已救治8人!深圳市三院恢复器官移植手术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2-04-13 10:49:404月7日,59岁的徐先生(化名)的肝移植手术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顺利进行。3月5日,深圳市三院因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停诊,一个多月以后,徐先生成为了复诊后的首位肝移植患者。
深圳市三院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具有肝、肾移植资质的医院。门诊、急诊及病房停诊一个多月,疫情控制,复工复产一周内,器官移植中心就已为4名肝移植患者、4名肾移植患者进行了手术,助他们“重获新生”。
疫情期间焦灼等待 这台手术“很及时”
59岁的徐先生是一名自免性肝炎患者。2016年,他被医生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此后反复发作肝腹水和肝昏迷。“最开始发病的频率没那么频繁,大概半年发一次,会昏迷,然后就住院。但后来病情恶化了,先是三四个月昏一次,后来就变成了每个月都要发病。”徐先生的妻子介绍。
徐先生和家人从几年前开始在深圳市三院就诊,因为病情恶化,医生最终建议徐先生“换肝”。经过家庭内部的讨论后,2021年,徐先生开始排队等肝源。
“对徐先生来说,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就算是频繁住院,病情依旧会恶化,而且发作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重。”深圳市三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志伟介绍,肝脏功能失代偿,病情反复发作、需要长期住院本就是肝移植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徐先生的病情已经进展到了肝衰竭的地步,再不手术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2022年2月,徐先生再度入住深圳市三院,为即将到来的肝移植手术做准备。3月5日,接上级通知,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需要,深圳市三院暂停了普通门急诊和住院服务。
这个消息无疑给了徐先生和妻子一个打击,在焦灼等待复诊的一个多月里,他们都非常紧张,“害怕手术做不了”。复诊的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器官移植中心立刻为徐先生安排了手术。李志伟主任介绍,肝病晚期最怕肝衰竭、肝癌和出血,徐先生到手术时还没有出现后面两种情况,但徐先生伴有大结节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有发展成肝癌倾向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手术“比较及时”,赶在了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前。
“很感谢这些医护人员,我们住院的时候就对我们特别细心,不仅是我们,复诊以后我看李主任已经做了好几台手术,每次手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现在我先生手术很顺利,恢复得也很好。”徐先生的妻子说。
透析患者移植手术需求大 复诊后已做多台手术
康先生(化名)是深圳市三院器官移植中心停止移植手术之前最后一个患者,34岁的他等待肾源的时长有1400天之久。深圳市三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付迎欣介绍,肾移植患者往往没有肝移植患者那么“急”,他们可以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维持生命,但生活质量会因此变得很差。
康先生就是如此。2018年开始透析以后,他每周要去3次医院,对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更令人痛苦的是透析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3年间,他除了每天早上喝一瓶牛奶外,几乎不再额外饮水。他的管床医生潘建勇介绍,康先生年轻、身体好,还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才能耐受这样的饮食,实际上,透析患者的饮食应该更加严格——每一顿饭他们都需要用食品秤计量,单位精确到克。
肾移植手术极大地改善了康先生的生活质量,现在他可以尝试那些以前不能吃的美食,也可以自由排尿。付迎欣表示,像康先生这样迫切希望手术的患者还有很多。“我们器官移植中心复诊到现在一共6天,就已经完成了4例肾移植手术,4例肝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并非手术完成就可以高枕无忧,术后的随访和患者管理同样重要。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具有肝、肾移植资质医院,尽管器官移植手术无法进行了,但为了移植患者术后能顺利就诊和开药,深圳市三院请示上级部门后,在疫情期间保留了器官移植门诊,同时也通过网络门诊为实在不能来医院的患者开药。
器官捐献工作也克服着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而艰难进行。在和兄弟单位的合作下,深圳市三院停诊期间广东省第七OPO共获取肝5个、肾10个,这些器官给不同的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