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临床研究新突破——国研中心/深圳三院团队鉴定南方汉族人群结核易感基因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9-23 00:00:002020年9月11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大学、悉尼大学等单位,利用先进的飞行质谱分型技术,通过大规模结核病临床队列研究,在南方汉族人群中发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题目为“Functional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up-regulating TGF-β1 ex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uberculosis susceptibility”。
结核病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疾病,除了结核分枝杆菌本身致病性以外,人体遗传背景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既往动物实验提示TGF-β1在结核病临床发病过程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人体研究手段和工具,TGF-β1基因与人类结核病的关系仍不明确。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筛选的方法,总共选择10个TGF-β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通过对1533例结核病例和1445例健康对照者的队列进行分析,发现TGF-β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发现TGF-β1基因中的5个SNP与结核病风险增加相关,位于启动子区域的两个SNP(rs2317130和rs4803457)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rs2317130CC基因型与结核菌刺激产生高水平的TGF-β1和IL-17A水平密切相关有关,该位点可以上调细胞因子的表达。机理研究表明,rs2317130C等位基因通过调节与核提取物的结合活性来影响TGF-β1启动子活性。以上发现不仅揭示TGF-β1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调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更有助于鉴定结核病高危人群,为结核病早期干预以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重要遗传标签。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深圳三名工程基金的支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