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结核病华南论坛 ? 高危人群结核病专场会议报道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9-06-04 00:00:00 随着耐药结核病和相关疾病的增加,合并糖尿病、HIV/AIDS、风湿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器官移植以及孕妇、儿童和老年等结核病患者也相应增多,这部分人群的结核病在诊断及治疗上存在诸多困难,治疗失败率高。积极对这些高危人群结核病进行治疗和预防,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策略。为促进广大结防工作者对高危人群结核病的诊治和防控水平,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防痨协会结核与肝病分会、广东省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结核病华南论坛暨第五届特殊人群结核病诊治进展学习班于2019年5月16-18日在深圳举办。5月18日上午的高危人群结核病专场更是本论坛的重头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慧教授的授课题目为《高危人群结核病管理与控制策略》。张慧教授表示十分愿意来参加本次专题会议,高危人群结核病是我国控制结核病的关键问题。一、高危人群包括:临床上常见的高危人群,边缘地区的脆弱人群(医疗可及性差),容易忽略的人群(老人,儿童,孕妇)。从防控的角度讲,高危人群远比临床患者更多,更需要关注。高危人群中的耐多药结核病不在少数,90%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所在家庭有灾难性支出(超过家庭收入的20%)。二、提高患者的发现需要舆论支持,但关注结核病的舆情分析发现在每年3月24日时期会升高,其他时间其实不够关注。非结核病专科医院、公众的意识均有不足。三、我国属于HIV低流行国家,但某些地区双感问题(HIV-TB)较为严重。四、我国的密切接触者管理策略有待改进,预防性治疗之前并不在管理策略之内。在接触后半年、1年、甚至2年都应该定期筛查,今年国务院《遏制结核病》文件将提及预防性用药事宜。五、全国流动人口(2014年起,跨县区的就算流动人口,和国外概念稍有不同)有25%,广东流动人口有40%以上。其中,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较低。六、监狱人群,感染结核的危险度大于20%,类似于HIV感染者。全球基金时代,中国在198个监狱有肺结核患者登记工作,也有出监后管理。七、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占结核病人群的5%,但花费了50%的力量去控制。桃江事件后,我国开发了预警系统,便于提前预警、查漏补缺。一个学期内如有10个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就视为学校疫情暴发。近期甚至有耐多药结核病的学生病例,可能来源于社会,故而归根结底控制传播很重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八、老年人占全人口的10%以上,应该对其中的高危人群去主动筛查结核病。主动发现的必要性自不必说,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论证,各个地区应该有各自的策略。各个地区的高危人群可能不同,有限条件下,应该有所筛选。张教授对高危人群进行了分类,对疫情特点深入剖析,提出了防控规范和措施。
来自华大基因的赵艳平教授的授课题目是《高危人群病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与全球趋势分析》。其流行病学数据详实、资料丰富,让我们对全球高危人群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有了大致的把握。
胸科之窗创始人路希维教授的授课题目是《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影像学特征》。路教授从肺结核与肺癌的复杂未明的关系讲起,阐述了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几种推测和机制。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组织学类型一直存有争议。从肺结核与鳞癌、肺结核与腺癌、肺结核与其他类型肺癌、结核性脓胸相关肿瘤等方面,介绍了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影像学特点。路教授提出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肺结核与肺部肿瘤具有密切关系,但二者的因果关系尚不能从每一个病例中得到答案;肺结核后的残留损伤与肺癌具有相关性,但在新发肺结核合并鳞癌病例中,肺癌继发结核也值得关注;肺结核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可能被高估,二者因果关系需要仔细甄别。路教授总结道:一、早期诊断和系统随访是关键。在结核病变中识别早期肿瘤改变是个挑战性工作。需要及时运用支气管镜、肺穿刺等活检手段。肺结核强化期治疗(2个月)结束后,应进行系统临床评价。对矛盾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二、建立双向的队列研究。应转变肺结核继发恶性肿瘤的单一思维模式。开展双向的队列研究有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应对策略。
来自同济大学上海肺科医院的范琳教授的授课题目是《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探索》。近十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和肺结核患者之间的联系再次受到关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在同步增长。糖尿病患者的结核感染的风险增加、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增加,一旦发生结核病,其血糖容易波动,不容易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更容易发生。结核病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其结核病病灶表现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治;病人细菌负荷加大,治疗负担重,疗程延长;治疗结核病不良反应大,治疗难度大;活动性结核病治疗转归的预后差,死亡率高(占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的11%)。双向筛查十分重要,部分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展糖尿病及结核病人群双向筛查工作,重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的糖尿病、糖尿病前驱症状者的筛查。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其诊断、治疗均存在特殊之处。二甲双胍作为宿主导向治疗的功能是研究热点之一,其他基础研究也在同步进行。范教授指出,目前缺乏国内DM/TB人群的大样本、数据全的横断面研究;DM/TB的临床特征明显,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相关的免疫学研究;亟待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基础研究,以解决临床治疗的难题。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公卫中心的李涛主任的授课题目是《儿童结核病与原发免疫缺陷》。从一个患病孩子的故事出发,团队数年来专注于儿童免疫缺陷合并结核感染的研究。从爱心、临床需求出发的临床科研,是有温度的科研。他们还开发了原发性免疫缺陷基因检测试剂盒,填补了领域内空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