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CDC主任高福院士一行来市三医院指导实验室建设工作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11-20 00:00:00 11月20日上午,国家CDC主任高福院士一行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实验室工作,医院领导班子陪同指导。高福院士一行深入院士工作站详细了解了实验室近期的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督导了免疫平台建设和流感中心二代测序仪及人员到位情况,他表示,要继续积极推进团队与国内外高水平团队的合作,要把院士工作站--深圳市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建成科研、技术水平国内一流的实验室。
随后,高福院士一行前往参观了医院寨卡雕塑,该雕塑的意义旨在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让民众能够直观的认识寨卡病毒是可防可控的。同时,雕塑也向世界宣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三名工程高福院士团队的引领下,在发现危害公共安全的病毒,解析病毒,继而生产抗体消灭病毒的能力方面,具备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古老的虫媒病毒,1947年在乌干达首次分离。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由于“寨卡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为轻微,没有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进入美洲以后,“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引发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深圳市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是我院与“三名工程”高福院士团队共同组建的高水平突发新发传染病研究团队。在高福院士高瞻远瞩的指导下,我们在寨卡病毒暴发初期就开始了寨卡病毒检测和研究的技术储备。2016年2月14日,一名从斐济(寨卡病毒暴发流行地区)回国的旅客因为发热在深圳口岸被隔离,协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我们第一时间采集了该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我们建立的检测方法,确定该患者感染了寨卡病毒。并且成功分离到了寨卡病毒,并对其遗传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利用该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我们成功的获得了两株高度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动物试验表明,这两株抗体能够高效的中和寨卡病毒,100%保护小鼠感染;同时进行了相关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工作;为寨卡病毒病防控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高福院士团队介绍
高福院士团队致力于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在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分子进化研究,揭示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和抗原加工呈递、T细胞免疫应答,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检测、药物筛选、作用机制及疫苗和抗体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的技术与理论支撑,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团队主持“973”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群体”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基础医学奖、日本日经亚洲奖(Nikkei Asia Prize)、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等。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480余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 Lancet, NEJM, NSMB, PNAS, PLoS Pathogens, Immunity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