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我院成功召开首届“国际暨港澳台感染病防控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6-10-18 00:00:00

    “2016年国际暨港澳台感染病防控与精准医疗高峰论坛”于10月13-14日在深圳市麒麟山庄成功举办,会议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主办。 

    本次大会大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CDC副主任高福。大会邀请了澳洲、加拿大、美国、英国、港澳台和国内感染病、肝病和卫生防控近80位专家和学者,高福院士、苏国辉院士、杨焕明院士为大会做了重要演讲,来自澳洲昆士兰大学Paul Young教授、澳洲感染病专家Nitin Saksena教授、加拿大Xiangguo Qiu教授、美国安志强教授、英国王珲教授、台湾大学黄立民教授、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侯任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等著名专家也受邀在大会上发言。

    大会包括四大主题:三名论坛、重大传染病防控专题、感染性疾病与肝病专题和感染性疾病与精准医疗。本次论坛围绕传染病的防控和精准医疗的主题,对感染性疾病、感染病与免疫、新发传染病的现状和诊治新进展,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探讨提高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和防控水平;结合中国国情,推进精准医疗和感染性疾病诊治相互结合,提高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与医疗卫生水平,对进一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防御与传染病精准医疗模式和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防御合作模式,意义重大。

W020210111395235333878.JPG

市医管中心王大平主任讲话

     W020210111395236118674.JPG

W020210111395236228751.JPG卫计委孙美华主任讲话

W020210111395236332562.JPG

苏国辉院士讲座

W020210111395236462829.JPG

美国科学院院士Paul Young教授

W020210111395236613519.JPG

中国科协交流部陈建副部长讲话

W020210111395236734287.JPG

杨焕明院士讲座

近年来,国内外感染性疾病防控形势复杂,病种多,新老传染病层出不穷,病情变化多端。出现了若干新的感染病或某些“老的”感染病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有:人禽流感的反复出现;埃波拉(Ebola)病毒出血热、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寨卡病毒病全球出现流行;结核发病率持续不下,在某些国家与地区甚至出现上升;手足口病、莱姆病、登革热、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的演变与病源的进化;疟疾对全球的新威胁;老传染病如梅毒、麻风等死灰复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等等这些都成为包括传染病医生在内的全球卫生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还有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已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异常凶猛的超级细菌感染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深圳作为口岸城市,国内外物流和人口流动大,病种多、输入性传染病多,国外新发传染病输入的风险高,如埃波拉(Ebola)病毒出血热、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寨卡病毒病等,防控形势复杂等等。深圳及周边地区首先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就包括: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5N6禽流感、非典型肺炎、基孔肯雅热、广州管圆线虫等,且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高于全国。

随着“精准医疗”已成为未来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以“传染病临床治愈”为导向的新技术及诊疗方法不断涌现,一些重要的与感染和免疫调节相关的抗体被发现并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工程化改造的病原或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对HIV感染、慢性乙肝以及肿瘤等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主办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在禽感染、寨卡等病毒感染人事件中取得了系列成绩,为深圳地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2013至2015年,医院共收治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37例,仅4例死亡,病死率10.8%,远低于全国病死率(38.6%),救治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6年,面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医院成功从深圳入关的寨卡病毒感染患者体内分离到了致病寨卡病毒,并及时对病毒在深圳地区流行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同时针对寨卡病毒,筛选研制出了特异性抗体,目前正在积极评估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建立不明原因病原快速诊断平台,具备在第一时间快速精准鉴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并筛选抗体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能力,相关研究已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一流杂志平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