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教授团队发表流感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11-01 11:38:14近期,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全球多地流感活跃度持续上升:日本数据显示,10月6日至12日报告流感病例超9000例,新增病例数连续8周攀升。中国香港自9月开学至10月22日共报告流感608例;截至10月29日,已出现14例儿童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流感流行季或将提前到来,需警惕流感大爆发。
针对流感疫情,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团队牵头撰写了《流感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于10月29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BioScience Trends上线发表。共识由广东省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袁静教授执笔,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与陈广斌主任药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联合感染病科、呼吸病科、重症医学科和药剂学科共40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撰写完成。共识一共包括14条推荐意见,对困扰临床的抗流感病毒治疗的耐药、疗效欠佳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卢洪洲教授介绍,由流感病毒引起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全球每年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300-500万进展为重症感染,每年流感死亡的人数预计29-65万。中国每年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人数大约为8.8万,占所有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的 8.2%。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在控制流感暴发和流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袁静教授表示,对于药物耐药、免疫功能抑制或减弱、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重症或危重型流感患者,采取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策略。流感病毒联合抗病毒治疗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联合治疗期间,建议监测流感病毒核酸载量,具备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可开展耐药基因检测。
附件: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3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