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降温竟会致命?深圳市三医院半天接连抢救5名急性心梗患者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10-23 14:51:01近日,深圳最低气温降至“1”字头,气温骤降的同时,急性心梗也进入高发期。仅10月21日上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连续接诊5名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最危重的一名47岁男性在急诊科门口突发心脏骤停,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将其转入ICU监护治疗,目前已转危为安。
半天接连抢救5名急性心梗患者
10月21日,受冷空气和台风影响,深圳也迎来了降温,最低气温降至17℃左右。寒意袭来的同时,深圳市三医院急诊科也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天。从21日凌晨至中午,5名胸痛、胸闷患者先后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凌晨0时39分,61岁,女性,因持续胸痛近3小时前来就医;
上午8时24分,47岁,男性,在胸痛一小时后赶到医院,却在急诊科大门口突然晕倒,意识丧失;
上午9时53分,49岁,男性,因阵发性胸闷一个多月、当日症状加重就诊;
上午10时21分,88岁,女性,突发呼吸困难并伴胸闷4小时,由120紧急送医;
上午12时19分,56岁,男性,半个月来反复胸痛,当日持续加重后就诊。
胸痛就诊却在急诊科晕倒,术后送ICU监护
在这5名患者中,47岁的张先生病情最为严重。
当天早晨,张先生(化名)洗漱后正准备前往单位上班,迈出家门前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胸口剧烈疼痛,随后在女儿的搀扶之下赶往医院。在胸痛近1小时后,他终于抵达医院,却在刚踏入急诊科时晕倒、意识丧失。医护人员见状立即展开抢救。
短短一小时内,张先生反复发生室颤,团队连续为其进行15次电除颤。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面对这一危急情况,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在为张先生完成气管插管后,立即为他施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造影结果显示张先生的左回旋支中段存在60%狭窄、左前降支近段已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呈现30-40%的弥漫性粥样硬化狭窄。
在找到致使张先生心梗突发的“罪魁祸首”、并取得家属同意后,手术团队立即为他施行介入干预治疗。首先是为张先生疏通堵塞的血管,接着植入支架撑开了狭窄路段,保证了血流的畅通。
再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血管已畅通,血流恢复。术后张先生被转入ICU接受进一步监护治疗,目前已转危为安。
降温何以成为心梗突发诱因?
据心内科主任郑振中介绍,诱发心梗的原因较多,比如天气变化,或是个人是否有基础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除此之外,过度运动和劳累、吃得太饱、大量吸烟饮酒、情绪激动等等也可能会成为心梗诱因。
郑振中进一步解释道:“天气变冷会引起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还可能引起冠脉痉挛(心脏的血管‘抽筋’);同时,寒冷会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让血液变得比平时更‘黏稠’,易形成血栓。最关键的是,对于血管里已经有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寒冷刺激和血压波动更容易让那些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进一步堵死血管,最终引发心梗。”
识别心梗,抓住“两个120”
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最显著的特征。发作时常无征兆,多在休息时突然发生,疼痛常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一般说来,胸痛超过5分钟以上就要警惕,若超过20分钟,必须高度怀疑心梗并立即就医。一些不典型症状也要当心,如牙痛、嗓子痛、后背疼、胃痛、意识丧失等,它们也可能是心梗警报。
郑振中补充道,“许多患者因手术风险的恐惧以及对支架的误解,而不愿意接受植入。但其实,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及时尽快开通血管才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手段。”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期的背后,蕴含着两个能救命的“120”:一是急性胸痛发作,立即拨打120;二是心梗患者需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公众应牢记这两个“120”:胸痛拨打120,争取黄金120分钟,在关键时刻为自己与他人争取生机。
附件: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3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