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等待做“减法”,为体验做“加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五个案例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实践案例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08:40:21在医院看病,很多人最头疼的莫过于“等”——等看病、等拿药、等手术……然而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系列接地气的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正悄然把“等待”变成“高效”,把“复杂”变成“简单”。
9月5日至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医疗质量与安全大会(2025 MQSC)暨医疗技术大会(2025 MTC)”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5个案例成功入选,其中“基于健康需求的学科建设四环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案例进行大会现场汇报。
这些案例没有高深难懂的技术术语,而是紧扣医疗服务核心环节,围绕就医体验、服务效率与管理体系等方面展开扎实的创新实践。在显著改善患者体验的同时,也系统地展示了医院在精益管理、智能管控和人才引育等多方面的成效。
贴心又高效:专家“组团”,一站式破解疑难杂症
32岁的苏女士(化名)四年前便开始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同时还存在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糖耐量受损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由于多种健康问题交织,单一专科诊疗往往难以全面兼顾,她一直希望获得更加整合的治疗方案。
今年5月,苏女士复查肝功能,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至205U/L、天冬氨酸转氨酶高达147U/L(正常值范围为0-40U/L),初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她来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代谢与疑难肝病MDT门诊,医院肝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及慢病随访科专家“组团”,共同为她制定一体化治疗方案。
医疗团队在考虑给予苏女士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为其制定了科学饮食和运动计划,帮助她调整生活方式,并进行随访跟进。两个月后,在苏女士积极配合与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困扰了苏女士四年的异常检查指标一一恢复正常,整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目前已进入停药观察阶段。
“再不用一个个专科轮流跑,现在专家‘组团’帮我把问题都解决了”,苏女士表示,“这样的诊疗模式贴心又高效。”
据肝病医学中心首席专家何清介绍,当前我国肝病疾病谱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代谢相关肝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为更好地应对这一变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覆盖肝病全生命周期的“四环”全病程管理模式。该模式有机整合预防、筛查、诊疗和随访各环节,让患者无需辗转多家医院和多个专科,即可获得连贯、系统的一站式健康服务。
小改变,大体验:感染科巧解“出院带药”等候难题
刚刚办完出院手续的张先生归心似箭,他看了一眼手表,距离回家高铁发车的时间越来越近。当他在护士站得知出院带药仍在常规配送途中时,不免有些焦急。护士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他的需求,便迅速联系药房说明情况,通过内部系统加急协调,在各方高效配合下,药品被快速送达护士站,解了张先生的“燃眉之急”。
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小插曲”,让深圳市三院感染科护士唐芳和同事们意识到存在的“卡点”:出院带药等候时间!为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他们动起了脑筋,通过流程再造,把领药环节彻底优化,实行“预约出院”模式:医生提前一天开好药,医院信息系统同步发送提醒给护士和药房,出院当天患者再也不用为等药而耽误时间。
不仅如此,医院公众号还新增了药品说明书查询功能。哪怕是回到家,患者和家属也能随时查到用药信息。就连带药标签也重新布局,重点信息一目了然,怎么吃、吃多少、注意什么,写得清清楚楚。
这些小小改变的背后,是患者体验的大大提升。现在,哪怕是当天临时出院,从开药到拿药整个流程也基本能在2小时内完成,快的甚至只要45分钟。患者能更快、更安心地出院,医院床位周转也更高效了。
从“手工清点”到“电子扫码”:一场关节翻修术的效率革命
一次意外跌倒,让林先生十几年前置换的膝关节假体周围严重骨折,不得不再次面临一场复杂的膝关节翻修手术。
这类手术难度高、环节多,仅手术器械就有数百件,型号复杂、清点繁琐。主刀医生郭威表示:“像这样的翻修手术,器械管理是否高效、精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流畅度和整体效果。”
与传统手术流程不同的是,这一次,医院采用了全新的电子化耗材管理系统。所有植入物提前扫码入库,并与林先生的手术方案精准绑定。术中,医生每使用一件器械,护士只需轻轻一扫,系统即刻自动完成信息录入、计费与手术记录生成——“就像超市扫码结账一样,又快又准!”
这一改变,使原本耗时较长的器械清点与核对工作实现了近乎实时完成。整个手术流程顺畅高效,林先生的手术不仅时间缩短,术后恢复也十分理想。精准高效的器械管理,既为手术团队提供了有力保障,更让患者获得了更安全、更优质的手术体验。
深圳三院的这些实践,虽不是轰轰烈烈的高精尖技术,却精准切中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真实痛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徐勇书记始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本质是提供可感、可知、可及的医疗服务——它体现在每一次流程优化、每一处细节改善,让患者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被善待。”
这些改变,正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医疗创新未必总是“高大上”的技术突破。更多时候,它源于服务流程的精益管理。所谓精益,正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为核心,将医疗服务流程重塑得更符合患者就诊需求,真正把患者放在首位。
在这个过程中,“为患者创造价值,也就是在为医疗创造价值”——更好的体验带来更高的信任,更优的流程释放更多的资源,最终实现价值医疗与患者体验的双重提升。医疗,因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而温暖;服务,因真正贴近患者的需求而不同。
表:2025年国家卫健委医管所提质增效创新实践案例入选项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