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健康日|科学防控艾滋病,“知”与“行”缺一不可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9-04 11:41:312025年世界性健康日(9月4日)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呼吁全球关注性健康与福祉的重要日子。在此之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聚焦艾滋病防控主题展开科普宣传。这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关乎尊重、理解与爱的社会课题。消除歧视,从科学认知开始。
知己知彼:关于艾滋病必须知道的几个事实
了解艾滋病,是有效防控的第一步。艾滋病(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综合征。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若不经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因免疫力低下而发生的一系列严重感染和肿瘤。
HIV病毒传播途径明确,仅限于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无保护的男男/男女/女女性行为;二是血液传播,共用被污染的针具(如吸毒)、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器械等;三是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孕期、分娩或哺乳期间传染给婴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日常接触如拥抱、握手、共餐、共用办公用具、游泳、蚊虫叮咬等绝不会传播HIV病毒。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拥抱,而非歧视。
主动防御:构建保护自己的“金钟罩”
预防是应对艾滋病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以下四点:
一是安全性行为。每次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性接触传播最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有效阻断HIV病毒,还能预防其他性传播感染。
二是拒绝风险行为。绝对避免共用针具吸毒。
三是药物预防。这包括两类,一是暴露前预防(PrEP),对于HIV阴性但存在高感染风险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大幅降低感染风险。二是暴露后预防(PEP),发生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后(如安全套破裂),72小时内(越快越好,最好在2小时内)前往定点医院咨询并服用阻断药,连续服用28天,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四是医疗安全。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注射、口腔治疗等,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消除恐惧:检测、治疗与“U=U”
及早检测和规范治疗是重要环节。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建议立即前往医院主动检测,高危行为后存在3-6周的“窗口期”,此时检测可能为阴性。建议在高危行为4周后进行初筛检测。
各地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均提供保密的HIV咨询与检测服务,也可使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快速自检试剂。早发现、早治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目前,艾滋病已不再是“世纪瘟疫”,而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可被抑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此时即使通过性行为也不会传播HIV,即“U=U”:即“检测不到=不传染”(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这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科学共识,也是破除歧视的重要依据。
抗击艾滋病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加强防护、主动检测、关爱他人、抵制歧视、传播科学知识,以理性、尊重和担当,共同守护每一份健康与尊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