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鞠斌研究员团队发Cell顶刊,抗猴痘病毒研究获新进展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9-01 10:28:41

2025年8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政/鞠斌研究员牵头本市及全国优势团队(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薛婧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鄢仁鸿副教授等)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题为“Structurally conserved human anti-A35 antibodies protect mice and macaques from mpox virus infection”(《结构保守的人源A35抗体保护小鼠和恒河猴抗猴痘病毒感染》)的研究成果。团队在抗猴痘病毒单克隆抗体方面取得进展,鉴定出抗猴痘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

首次!抗猴痘病毒抗体的非人灵长类有效性概念验证证据提供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家庭内密切接触、无防护医疗护理接触等密切接触传播,而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治疗。

在猴痘病毒的传播中,病毒包膜颗粒上的A35蛋白对于病毒在人体细胞之间的扩散非常关键,因此它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重要目标。已有研究表明,针对猴痘病毒A35或与其类似的痘苗病毒A33蛋白的抗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鼠免受病毒感染。

随着抗猴痘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抗体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保护效果仍缺乏相关数据,抗体是如何识别并结合病毒的机制也需进一步探索。近日,张政/鞠斌研究团队鉴定的两株人源单克隆抗体(mAb 975和mAb 981),它们都能同时识别痘苗病毒的A33和猴痘病毒的A35蛋白。

在CAST/EiJ小鼠感染模型中,单独使用mAb 975或mAb 981抗体对猴痘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恒河猴感染模型中,mAb 975和mAb 981抗体同样显示出保护效果,特别是能显著抑制恒河猴皮损出痘情况等。

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解析了mAb 975-A35复合物和mAb 981-A35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它们识别病毒的机制。

该研究以猴痘疫情为场景,鉴定出两株人源单克隆抗体可以交叉识别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的保守表位,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抗猴痘病毒抗体的非人灵长类有效性概念验证证据,为猴痘病毒抗体药物研发和疫苗设计提供了候选靶标和理论基础。

打造一支传染病防控的科研“特种兵”部队

近年来,新突发传染病此起彼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传统传染病出现强势反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呈活跃态势。更为显著的是,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不断,如猴痘的跨国暴发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N1)在哺乳动物中的广泛传播,均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张政研究员指出:“以往传染病科技防控吃亏在,战时缺乏科研“特种兵部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不同单位的优势同行集结起来,组建一支对抗传染病的‘特种兵’部队,不断训练、不断磨合。”基于这一理念,2024年,在深圳医学科学院(简称SMART)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支持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鞠斌研究员牵头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团队,共同启动猴痘病毒研究专项项目。

此次研究是深圳市医疗领域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也是深圳三院科研团队牵头组建科研“特种兵部队”的一次精彩演练。该成果彰显出深圳本土科研团队正不断探索如何夯实抗传染病的底层技术、如何建立重大传染性疾病领域科研“特种兵”并不断磨合、如何构建精准、快速、高效的应对新突发传染病防控挑战的科研新范式。

深圳市三医院高度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张政研究员为医院自主培养的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杰青)获得者,鞠斌研究员为医院自主培养的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优青)获得者。近年来,深圳市三医院围绕传染病的基础理论创新、疫苗和药物研发、干预诊断、临床试验等领域,提升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应急攻关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