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减重25斤竟是肿瘤作祟!深圳市三院开展微创手术成功切除13厘米巨大肿瘤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8-27 15:01:41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63岁的陈阿姨(化名)切除了重约520克、直径达13厘米的巨大肿瘤。从去年开始,陈阿姨在不运动、不节食的情况下竟无痛减重25斤,检查后发现这一切竟是肿瘤作祟,肿瘤的消耗使得体重快速下降。最终,深圳市三医院肝脏外科钟林团队成功实施高难度的Rex三角入路不阻断肝门技术为陈阿姨切除了肿瘤,目前她已康复出院。
无痛减重25斤疑是肝癌,柳暗花明竟是良性肿瘤作祟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6月,陈阿姨在生活如常、饮食照旧的情况下,体重骤降25斤。看着日渐苗条的身材,陈阿姨喜出望外,逢人便分享自己“无痛减肥”成功的喜悦。
然而,当她向朋友分享这份“喜悦”时,一位细心的朋友察觉到了异常。“你这瘦得太蹊跷了,不对劲!”便建议她去医院检查。果然,检查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影像显示她的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医生告知:这可能是肿瘤!正是肿瘤的生长消耗导致了她体重的异常下降。
陈阿姨与家人一度陷入恐慌,甚至担心是肝癌。多方打听后,他们了解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在复杂肝脏肿瘤诊治方面经验丰富,便迅速前来求医。
尽管没有明显疼痛,但陈阿姨一直有腹胀感,触摸腹部还能感到明显肿块。医疗团队最初也考虑肝癌可能,但经过增强CT和MRI进一步检查,提示她的左肝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考虑为肝脏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得知不是肝癌,陈阿姨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肿瘤是良性,但直径已达13厘米。如此巨大的瘤体不仅压迫周围组织,更如同一个“吸血陷阱”,疯狂消耗患者身体的营养,导致其快速消瘦。如不尽快切除,还将压迫血管、胆道,甚至影响肝功能。
小切口巧取大肿瘤,微创手术为患者切除病灶
幸运的是,影像评估显示肿瘤整体局限于左肝,并未扩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钟林和肝脏外科副主任赵东、阙伟涛医生团队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对她的病情和身体状态进行了严密评估。
由于肿瘤体积巨大,不仅遮挡手术视野,影响周边关键结构的辨认,还因肝脏血供丰富,术中易引发大出血。团队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必须最大限度保护重要血管和胆道,手术难度极高。
经过反复研讨,医疗团队最终决定为陈阿姨施行Rex三角入路不阻断肝门技术,该术优势在于通过控制血液流出通道,有效减少肝实质分离时的静脉性出血;同时,不阻断肝门也可保证剩余肝脏的持续血供和氧气供应,大大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风险。
在团队详细说明手术方案并展示成熟的技术支持后,陈阿姨建立起信心,决定接受手术。术中,外科团队于下腹股沟处(比基尼下装线位置)作一约3-5厘米的小切口,在肿瘤失去血供后将其挤压缩小,凭借精湛技术最后完整取出肿瘤。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未出现出血,陈阿姨的肝功能保持稳定。
据钟林副院长介绍,肿瘤是否被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此次手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肿瘤的R0切除(无残留),降低了复发和转移风险。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微创手术,刀口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且切口位置美观隐匿,对外观影响也小。
术后陈阿姨被直接送回病房恢复。得益于微创手术的优势,她情况良好,疼痛轻,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陈阿姨就精神头十足,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喜。
医生提醒:异常消瘦需警惕,定期体检很重要
陈阿姨的经历也为公众健康敲响警钟。肝脏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三种成分组成。其症状多表现为腹胀、疼痛,或是腹部触及有肿块、消瘦、肝功能异常,罕见的会有出血表现,易与肝癌混淆。虽然多数为良性,但部分病例有恶性潜能,若发现较晚或是肿瘤过大并未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起出血破裂导致休克。
阙伟涛医生提醒,肝脏平滑肌脂肪瘤虽然多数为良性,但部分病例有恶性潜能,若发现较晚或是肿瘤过大并未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起出血破裂导致休克。
目前该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相关,与生活习惯直接联系不大,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始终有利于整体健康。如出现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腹部有肿块、皮肤或眼白变黄、持续食欲不振、乏力、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排查。
医生建议,公众应每年接受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肝脏超声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多吃蔬果,保持规律运动与控制体重,为健康赢得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