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6年糖尿病患者视力骤降险失明,一定要警惕这个隐形的“视力杀手”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8-11 08:16:15

近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手术团队为42岁的周先生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据深圳市三医院眼科主任唐先玲介绍,多次激光治疗使得他的视网膜变得极薄,要从薄如蝉翼的视网膜上切除玻璃体、清除积血和增殖膜,整个手术难度极大。

6年糖尿病未重视,男子视力骤降险失明

6年前,周先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然而,他并没有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食,“管不住嘴,经常偷偷吃些油炸的”周先生坦言,从而导致血糖控制时好时坏。

3个月前,他发现自己的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总感觉眼前有一团东西挡着视线,看不清楚,便立刻到当地医院就诊,这才发现自己的左眼出现了大量玻璃体积血。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周先生就曾因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出血,当时通过药物治疗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暂时控制了病情。然而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如今又再次出现问题。由于此前周先生曾在深圳市三医院眼科接受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出于信任,他选择继续到三院求诊。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发现周先生左眼玻璃体已出现血性混浊,积血完全遮蔽眼底,初步认为周先生的左眼至少达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5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当视网膜血管长期泡在“糖水”里时,就会变硬变脆,发生破裂,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内遮挡住视线,并引起视网膜脱离等病变。“糖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6期,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病情进展到4-6期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致盲。

令人担忧的是,周先生的病情已经发展至5期,尽管此前接受过治疗,但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视网膜血管再次大量出血,必须立即进行手术。

在薄如蝉翼的视网膜上惊险“拆弹”

在全面评估病情后,医疗团队为周先生制定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的手术方案。

据唐先玲主任介绍,多次激光治疗已使得他的视网膜组织已变得异常脆弱,“眼底积血附着在视网膜上,发生增殖后就像胶皮糖粘在卫生纸上一样”,手术团队必须十分谨慎。在保证积血及增殖膜完全清除的同时,还要保证视网膜不出现裂口,这极其考验医生的耐心与细致程度,手术难度十分大。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医疗团队一是避免牵拉视网膜,二是采用蚕食的方法一点点清除积血。“就是要细心,每一个步骤都及时关注视网膜有没有受到影响,”唐先玲主任强调。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取得圆满成功,视网膜完整复位且未出现任何损伤。

由于周先生视网膜的血供已严重受损,医疗团队预估患者视力恢复恐会较差。出乎意料的是,周先生术后第一天的视力达到0.3,7天后恢复到了1.0,这一结果让他本人和医疗团队都十分惊喜。唐先玲主任分析,“这得益于他黄斑中心凹的功能保存良好,后面才会恢复到这样的视力。”

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当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多数患者早期普遍缺乏对这一致盲性并发症的预防意识。

唐先玲主任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发病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当患者自觉视力下降时,病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部分患者从1期至6期只需要半年时间。

基于疾病特点,“早筛查、早干预”是防治关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加紧眼科的复查,尤其是在出现第一个出血点后,建议三个月以内就要复查一次。如果出现病变的话,1期、2期开始用药,3期和4期可以打激光,到了5期和6期大部分患者就要手术了,”唐先玲主任强调。

除此之外,血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高血糖是糖网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长期保持血糖稳定,能显著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当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