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女子发热后混服多种药患肝衰竭 市三院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患者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7-21 08:15:58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脏肿瘤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成功救治一名高烧混服药后患急性药物性肝衰竭的患者。该患者肝酶指标超正常值百倍,凝血功能严重异常。最终,在医生和护士的努力救治之下转危为安,现已康复出院。
高烧混服药后患急性肝衰竭
今年6月,29岁的李女士突然发起高烧,体温最高时达到了39.7℃,还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最初,她认为自己可能就是普通感冒,没有太在意,“一发烧我就吃两片退烧药,”李女士说。
到了第4天时,李女士发现身体很不对劲,出现了严重畏寒症状。大夏天坐在办公室里,即使自己关掉空调、穿着毛衣还是觉得冷。
由于一直反复发烧,在这短短4天时间里,李女士已经服用了退烧药、感冒药、中成药及抗生素等多种药物。而这时,家人发现她面色苍白如纸,才将她立即送医。
到医院一查,李女士的肝酶水平已显著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达12523U/L、天冬氨酸转氨酶高达17505U/L(正常值范围为0-40U/L),可见肝损之重。
更危险的是,她的凝血功能也亮起了红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39秒(正常值范围为10至14秒),确诊为急性药物性肝衰竭,随即转入ICU抢救。
急性肝衰竭可理解为肝脏突然暴发的“过敏反应”,病死率高达60%~80%,早期症状隐蔽,顽固的食欲减退、持续性乏力被误认为“肠胃不适”或“累着了”,之后会迅速进展为凝血功能异常、肝性脑病等。
得知检查结果后,李女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原来我的命这么短吗?”她甚至开始向家人交代手机及银行卡密码。但在家人和医生的鼓励之下,李女士又逐渐调整心态开始配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诊实施精准救治
在外院ICU脱离危险后,李女士的家属了解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肝病治疗领域的专业优势,于是慕名而来,找到了蔡庆贤主任。
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脏肿瘤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蔡庆贤介绍,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不仅存在肝衰竭问题,还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和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的复杂情况。
面对这样棘手的病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脏肿瘤科充分发挥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技术特色,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首先,继续为患者实施第三次人工肝治疗,通过人工肝治疗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对肝衰竭患者而言,其肝脏会逐渐失去代偿能力,毒素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昏迷、出血甚至多器官衰竭,未能及时行肝移植病死率近70%-80%。而人工肝治疗就像给肝脏按下 “暂停键”,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针对胰腺炎,则采取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腺体分泌、营养支持等综合内科治疗,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中医治疗方面,团队巧妙地运用了针灸、埋针、中药封包等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进行整体调理。这套"组合拳"一方面缓解了胰腺炎引起的疼痛、呕吐等症状,另一方面还起到了疏肝理气、促进器官功能恢复的作用。
经系统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已明显好转,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已出院回家。
专家警示:退烧药≠万能药!切勿滥用
据主治医师陈志杰分析,该患者初期发热实为肺部感染所致,后期未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又反复服用退烧药。这不仅未能控制肺部感染,反而导致肝脏进一步受损加重病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余云霓提示,大部分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短时间联用多种药物则可能会造成肝脏负担加重,进而引起肝损伤。
"退烧只是对症处理,并非病因治疗。"陈志杰强调,"个人体质有所不同,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解热抗炎药之后,出现了急性的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他特别提醒,反复发热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切勿盲目依赖退烧药。
对于居家用药,陈志杰建议,普通感冒若症状轻微且1至2天内缓解,可适量服用退烧药;但若持续发热3至4天以上,尤其伴随持续反复地高烧,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