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三院-南科大团队开展ICU重症监护“无接触”预警研究
稿件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7-11 11:28:52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卢洪洲教授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王文锦副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在非接触重症预警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团队在ICU重症患者上实现并验证了基于相机视频的脉率变异性(Pulse Rate Variability,PRV)监测,并系统性地展示了通过PRV识别ICU患者重症风险的可行性,为建设高效、智能、低干预的远程ICU监护体系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已发表于国际知名SCI期刊IEEE Internet Things of Journal (JCR一区TOP,IF 8.9),题为“Towards Camera-PRV based Early Warning in Hospital ICU: A Pilot Study”(面向医院ICU的相机PRV重症预警技术初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黄佳、南方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昊文是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脉率变异性(PRV)是衡量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生理参数,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衰、癫痫、败血症等重症领域。传统PRV监测手段虽精准,但受限于设备接触性,存在皮肤感染风险、护理负担高、适用人群受限等问题,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远程监护和高龄患者管理需求。为此,研究团队构建了一套远程患者监测系统,采用普通摄像头捕捉皮肤微弱的色彩变化,精准提取脉率变异性的12维指标,包括时域、频域和非线性阈。该系统在51位ICU患者与67位健康受试者中开展了临床评估,结果表明,系统所提取的PRV参数与迈瑞监护仪获取的接触式数据高度一致,与金标准心电图所计算的HRV参数相比具有显著相关性。在重症风险的分类识别方面,系统实现了86%的准确率、79%的灵敏度和91%的特异性,充分验证了其在临床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潜力。目前,该系统在重症风险的细粒度分级上有待整合多维生理参数,近期将进一步融合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ICU患者病情的全域动态感知,推动非接触式远程监护在智慧医院、养老院及居家医疗场景的应用。该成果不仅展示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在攻关智慧医疗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健康医疗”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在慢病管理、高龄照护、基层监测等多元场景下,该技术具备低成本、高适应性、易部署等优势,有望加快推动远程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与重症照护能力现代化升级。
在卢洪洲教授的带领下,深圳市三院-南科大团队也联合钟南山院士共同出版了爱思唯尔英文专著《Video Health Monitoring in Hospitals》(医院里的视频健康监护),https://shop.elsevier.com/books/video-health-monitoring-in-hospitals/wang/978-0-443-26586-0,系统性地综述回顾了团队在全职回国后三年来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覆盖ICU、NICU、呼吸睡眠科、胸外科、超声影像科等场景。团队研发的Yobi监护技术也顺利进入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编号:2024007),近期将全力推进临床转化,准备赋能我国“十五五”的智慧医院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