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三医院多位专家出席亚太肝病学会年会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02 08:16:263月26日—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病医学中心多位专家出席并发言。
深圳市三医院副院长张政从免疫学角度提出乙肝功能性治愈新策略。他指出在机体抗病毒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协同是关键。HBV清除取决于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即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抑制HBV感染肝细胞和(或)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效应。团队在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发现了T细胞免疫优势表位,据此设计出HBV治疗性疫苗;筛选鉴定了中和抗体,在体内外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效应,为未来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提供新技术和新策略。
深圳市三医院肝病医学中心首席专家何清分享了“萌芽项目”,即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肝(HBV)感染儿童的疗效。这项研究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启动的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何清报告了其中期分析数据显示,PegIFNα-2b联合治疗在实现hbv感染儿童HBsAg和HBeAg的减少方面明显比NA单药治疗更有效。年龄较小的儿童,特别是3-7岁的儿童,HBsAg清除率更高。这表明,早期干预可能是追求儿童HBV患者功能性治愈的关键。研究为中国儿童慢乙肝治愈提供了循证依据。
深圳市三医院慢病随访科主任廖雪姣报告了关于肝硬化代偿期人群接种戊肝疫苗安全性与免疫应答评估的研究,研究首次证实了该疫苗在此类患者中不良反应轻微、肝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接种3剂戊肝疫苗后抗体阳转率100%,大多数抗体浓度达到高水平,能降低HEV感染风险。这表明,戊肝疫苗在此类患者中不仅具有优异的安全性特征,同时能诱导稳健的免疫应答,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HEV预防提供了科学的循证学证据。
深圳市三医院疑难重症肝病科主任陈军团队分享了两项研究,其中一项“1990-2021年老年人群急性戊型肝炎的全球趋势与跨国不平等:一项综合分析”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2021数据,全面分析了过去三十年全球老年人群急性戊型肝炎(AHE)的流行趋势和健康不平等状况。研究发现,尽管全球AHE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低社会人口指数国家承担了不成比例的负担。此外,老年女性中AHE的负担更为严峻,提示未来需要更加关注这一弱势群体。
在另一项研究“1990-2021年全球急性甲型肝炎负担的趋势与跨国不平等: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疑难重症肝病科医生黄德良与团队深入探讨了急性甲型肝炎(AHA)的全球流行趋势。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21年,全球AHA负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流行病学因素的积极变化。尽管低社会人口指数国家仍面临较高的AHA负担,但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已有所缓解。这一成果为全球AHA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深圳市三医院肝脏肿瘤科主任蔡庆贤团队在会议上分享了题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的回顾性分析”的论文。该研究聚焦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且HBsAg水平较低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探讨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 α-2b)疗法在实现临床治愈方面的潜力。通过对2020年至2024年间342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早期病毒反应,尤其是24周时的HBsAg水平,是临床治愈的强有力预测因子。这一发现为优化CHB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全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创始人祁小龙与欧洲肝病学会秘书长Krag还在现场为何清颁发了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组织委员会聘书,对我院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的赞赏。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在本次亚太肝病会议上的出色表现,不仅彰显了其在肝病研究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推动全球肝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优化治疗策略,减轻全球肝病负担,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的不平等问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