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卢洪洲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独立于Mitf信号通路的新型的黑色素发生机制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01 13:25:54

  2025年2月27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杭婧团队以及南方科技大学陈永龙团队合作,在BMC Biology(JCR/Q1,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elanin deposition and key molecular features in Xenopus tropicalis oocytes”的研究论文(DOI: 10.1186/s12915-025-02168-0),该研究以热带爪蛙(Xenopus tropicalis)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黑色素合成通路,增强了对黑色素合成机制的理解,同时发现了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分子特征,这对卵子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黑色素发生以及黑色素瘤的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黑色素合成在黑色素瘤的发生、转移及侵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黑色素的合成起始于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酪氨酸逐步氧化为左旋多巴,随后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素。针对黑色素合成途径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如酪氨酸酶是目前黑色素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卵母细胞中的黑色素沉积是热带爪蛙卵母细胞发育的关键特征,影响卵母细胞的极性建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黑素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但缺乏对卵母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探索。本研究以热带爪蛙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黑色素合成关键基因tyr及黑色素细胞谱系发育关键基因mitf基因敲除后黑色素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热带爪蛙卵母细胞中的色素沉积并不依赖于黑色素细胞主要调节因子Mitf。在mitf基因敲除的爪蛙中,黑色素生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这表明Mitf活性丧失。然而,mitf基因敲除的卵母细胞仍表达tyr mRNA,这使得黑色素能够在动物极生成并沉积。相比之下,tyr基因敲除的卵母细胞没有黑色素沉积,证实了Tyr的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员推测热带爪蛙卵母细胞的黑色素生成独立于Mitf,很可能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由Tfe3调控Tyr、Dct和Tyrp1的表达来实现。相关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动物极色素沉着依赖Tyr但不依赖Mitf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有助于推动对黑色素生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深入理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