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制定《肺结核后慢性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2-18 08:10:05

近日,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邓国防教授和张培泽教授牵头,联合国内结核病学、呼吸病学、感染病学、微生物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多领域专家共同撰写的《肺结核后慢性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在《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年12月第9卷第6期正式发表。这一共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肺结核后慢性肺曲霉病(post-TB CPA)规范诊治领域的空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相对权威的诊治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结核后肺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

post-TB CPA是一种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的疾病,常发生在肺结核治愈后的残存空洞中,由于其症状与肺结核相近,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CPA每年的发病人数估计为1837272例,其中约340000例死亡。我国虽有相关文献报道,但缺乏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且尚未制订post-TB CPA的诊治规范。

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国内多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经过集中研讨,最终形成了13条推荐意见。这些推荐意见涵盖了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诊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肺结核后慢性曲霉病患者的规范化诊治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共识指出,胸部CT是诊断CPA的重要检查方法,同时推荐使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检查,并进行初步诊断和分型。在病原学检测方面,推荐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培养作为常规诊断方法,痰培养作为辅助诊断方法。此外,还推荐使用BALF或联合血清进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GM)检测,以及使用血清曲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方法。

在治疗方面,共识强调post-TB CPA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慎重选择药物、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对于血清学和影像学提示异常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每3至6个月随访一次。对于CCPA和CFPA患者需抗曲霉治疗,治疗时间通常为6-12个月。在药物治疗中,三唑类药物是治疗CPA的一线药物,推荐首选伏立康唑作为一线CPA治疗药物,有条件时,监测药物血清浓度。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肺结核及肺结核后肺部疾病等疑难复杂病症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次牵头制定的《肺结核后慢性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提供了较高价值的诊治参考,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和误治,改善患者的预后,为我国结核后肺部疾病的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