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90岁老人失明近1年 医生取出“黑内障”后视力恢复至0.8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10-17 14:52:58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为90岁的陈爷爷(化名)取出了“黑内障”,此前,陈爷爷双眼视力逐年下降,近一年来视力接近全盲。深圳市三医院眼科主任唐先玲介绍,“黑内障”指的是核性白内障的过熟期,陈爷爷由于多年白内障未医治,晶状体已经发展为“黑内障”,悬韧带变性还出现了晶状体脱位,而要将脱位的“黑内障”取出并安装人工晶体,手术难度极高。

双目失明近1需要3个人贴身照顾

现年90岁的陈爷爷近1年来都处于接近双目失明的状态,只能看到挥动的双手。除此之外,他还患有很多基础疾病:高血压、脑梗…体重重达200多斤,行动也不便,日常生活中需要至少3个人照顾。

自从接近失明后,陈爷爷的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想要治好他的眼睛,但在确诊为白内障后,多家医院都要求他转院治疗,因为陈爷爷年纪很大,身体的基础情况也比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024年,在朋友介绍下,陈爷爷的家人带他来到了深圳市三医院眼科就医,经过检查,此时的陈爷爷已经发展为“黑内障”,且出现了晶状体脱位的症状。

据唐先玲介绍,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而“黑内障”指的是白内障发展到了过熟期,晶状体已经变硬、发黑。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本来“卡”在人体眼部的悬韧带中间,由于先天因素、外伤或疾病原因,悬韧带会松弛或者断裂,造成晶状体脱位。

陈爷爷就是因为长期眼部病变,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出现了震颤和肉眼可见的晃动。

术后视力恢复医生:白内障应尽快手术治疗

白内障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唐先玲介绍,陈爷爷的手术有四大难点。第一是因为陈爷爷年纪太大,基础疾病又多,只能采取局部麻醉,而局麻后的患者难以长时间保持身体和眼睛不动。

其次是陈爷爷的角膜因为变性已经开始变得浑浊,而手术必须透过角膜进行,这意味着手术视野受了一定限制。

第三是原本像果冻一样柔软的晶状体在发展为“黑内障”以后,硬度会变得很高,陈爷爷的“黑内障”就“像砖块一样硬”,需要很高的超声乳化能量才能将晶体击碎并吸除,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超声副损伤。

第四是陈爷爷已经出现了全周的悬韧带松弛和近两个象限的晶状体脱位,任何手术操作都可能加重晶状体脱位。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超声乳化吸除,且不能对悬韧带有扰动和牵拉,对医生的手术经验要求极高。

最终,唐先玲耗时20分钟左右,用100%的超声能量乳化了“黑内障”并吸除干净,在晶状体脱位范围没有扩大的情况下,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可以支撑的张力环,同时植入攀张力较强的三片式人工晶体,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二天,陈爷爷的视力就恢复至0.5,因为手术效果极好,家人立刻请唐先玲为陈爷爷另一只的眼睛也做了手术。术后1个月左右,陈爷爷来到深圳市三医院随访,他的两只眼睛视力已经恢复至0.6/0.8,如今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不再需要人照料。

唐先玲提醒,许多老年患者在查出白内障后害怕手术或者觉得年纪大了没必要做手术,就一直拖着不做,等到了病情进展得更严重、不得不手术的时候,手术风险更大。过去国内普遍采用大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需要白内障先“熟透”再手术,近20年来,国内外主流技术已经变成了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早期就可以手术,及早治疗也将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