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中考生突发脑出血 医生争分夺秒创造苏醒奇迹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07-12 14:26:197月1日,14岁的中考生小康(化名)在领完毕业证的当天突发脑出血,送到医院时已经陷入昏迷,一侧瞳孔放大、生命垂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卒中中心开启绿色通道,迅速完善相关检查,锁定了小康脑出血的“罪魁祸首”——一团天生畸形的脑血管。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初明主任的带领下,奋战6小时为他实施手术,清除了脑部出血共计100余毫升。
拿毕业证当天 他脑出血生命垂危
小康是深圳市的一名中考生。7月1日,他返校刚拿了自己的初中毕业证,并于下午五点多回到家中。因为天气太热,小康回家后就去洗了个澡。洗完后他坐在沙发上,突然叫了一声“妈妈!”就再也不能说话了。
小康的父母都在家中,夫妻俩一同看向儿子,只见儿子嘴歪了一下,双手拼命做出一些肢体语言,两人都瞬间意识到,儿子是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就在他们冲上前去查看情况的短短几分钟内,小康就陷入了昏迷。
父母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家离医院不远,随后就直接驱车将儿子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在那里,小康做了脑部CT,诊断为脑出血,但无法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马上,小康被转至深圳市三医院急诊科。
到达时,小康依旧昏迷不醒,而且一侧瞳孔已经扩大,生命垂危!见此情形,急诊科立刻联络了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同时迅速完善了CT血管造影,确认了小康是脑部畸形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属于脑卒中的一种。2023年,深圳市三医院通过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现场评审,正式成为了深圳市第七家高级卒中中心。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了卒中中心团队,开设24小时卒中绿色通道,迅速救治卒中患者,以便最大程度地挽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当天晚上9点半,小康就被推进了复合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可以把原来需要分别在不同手术室分期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个手术室里一站式完成,开创了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联合、优势互补的临床治疗新模式。
而此时的小康,正需要尽快完成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室奋战6小时 清除100余毫升出血创造苏醒奇迹
当天晚上10点,小康的手术正式开始。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董白晶带领介入团队,率先为小康栓塞了出血的畸形血管,止住了脑部的出血点。这也意味着小康目前的出血不会再增多了。
随后,初明主刀为他开颅,进行了颅内血肿清除术,从他的脑部清除了超过100毫升的血块。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通常需要做去骨瓣减压术以稳定颅内压。初明在充分评估小康的手术情况后,决定不另外做去骨瓣减压术了,原因有两点:一是去骨瓣减压术相当于要拿掉人的一部分头盖骨,创伤很大,不利于术后恢复;二是去骨瓣后,人还需要二次手术,对小康的身体而言又是另一重打击。
最终,手术团队决定在他颅内放置一根细细的颅内压监测导线,来精准的调控颅内压,进行如果颅内压无法稳定,再采取措施。所幸小康在挺过最初几天压力起伏波动后,颅内压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
但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100多毫升脑内出血的患者,通常在手术后也很难醒过来,也就是说,小康很可能会成为不会醒也不会动的“植物人”。
术后几天内,小康眼神都是呆滞的,与外界没有任何互动。但随着身体指标的一天天好转,在7月7日,小康的眼睛里突然有光了,眼神也会追随来看望自己的父母,他甚至在母亲让他握手之后轻轻捏住了母亲的手腕,只是“时而迷糊、时而清醒”。
初明介绍,这说明小康在逐渐恢复中,他已经醒过来了,与外界有了互动,不会成为“植物人”。
“出这么多血的患者,很多都成为了‘植物人’,没有成为‘植物人’的,病人肢体也会完全瘫痪。小康现在虽然右侧肢体力量很弱,但是肢体都有自主活动,这就有了很大的康复希望,这个结果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说明小康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是小康创造的‘奇迹’,当然,这更离不开脑出血后我院卒中团队协同配合下及时的医疗干预,希望孩子能尽快恢复,早日回到校园。”初明表示。
目前,小康还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父母都对他苏醒且对外界有反应的事惊喜万分。2-3周后,小康就可以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如果治疗顺利,他有望恢复到能生活自理的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