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六大应用场景令人期待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9-04-03 00:00:00 4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手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国内首家5G智慧传染病医院,并将改变传统的传染病医院诊疗与服务模式。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基于5G+医疗的高新技术会给医疗界带来什么新变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国电信、华为的战略合作,将实现诸多令人期待的新变化:
场景一:急救车还没到,救治方案就有了
“谁刚刚在现场?病人现在什么情况?”这是在4G网络环境下,急救车转运患者到急诊科后,接诊医生问的第一句话。5G环境下,这样的沟通方式全变了。
从急救车到达患者身边那一刻起,一路上,患者的体征数据、监护影像以及现场的环境和施救过程等,都会以视频的形式“毫秒级”速度实时传到医院。
这意味着,急救车还没到,急诊科医生就能制定救治方案,甚至手术室和配置已经准备好了,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场景二:医生查房不用挨个“串门”
以后来查房的可能不是医生,而是一个5G联网的行走机器人。
远端的医生用操纵杆或者手机,通过5G网络就能控制机器人“走”到病床前。医生通过查房机器人头部的屏幕和摄像机,就能看到患者高清的画面,和患者视频对话。
同时,查房机器人“浑身”上下的多种传感器,还能采集病人各种病理数据,帮助医生进行辅助判断,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医生随时随地都能远程查房。
场景三:不用面对面,千里外之也能看病
5G的“神助攻”还体现在远程会诊上。大医院的专家们即便不离开办公室,也能把诊疗工作开展到千里之外的地区。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举了一个例子:未来,一个新疆喀什的咯血肺结核患者,在5G网络下,就能很快得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专家的远程会诊,医生看病不用一定面对面了。这有效地突破了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以及不同医院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约束,促进了医疗技术与资源的下沉,助力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健康扶贫等工作。
场景四:远程手术“神同步”,几乎“零延时”
相对于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对网络信号质量与清晰度的要求更高,一旦出现误差,医生在手术中就有可能造成失误或出现意外。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设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4G环境下的手术直播视野不够清晰,但在5G环境下就可以非常清晰的展示出来,连小的出血点都纤毫毕现;而且整个传输速度也更快,在4G网络条件下,一般会延时14毫秒左右,如果是一台心脏介入手术,医生很可能因时间差造成冠脉破裂而导致手术失败,而在5G网络条件下,其延时仅在1毫秒左右,几乎“零延迟”,可以实现“神同步”,能够极大地改善手术环境与安全度。
场景五:医闹、黄牛栽了!移动终端能实时取证
在5G智慧医院里,实时取证的快捷方式让医闹和黄牛们下岗了,并使他们无处可逃。
未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为护理部、安保部人员配置移动视频取证终端,实现对医闹、黄牛等突发事件现场实时取证、视频录制,以配合对讲功能,快速有效处理这些突发事件。
在医院的关键出入口、收费处、挂号处、医患沟通办等重点场所还会部署智能视频捕捉系统,实现人脸识别和智能报警,减轻安保压力,提高安保处置效率。
场景六:构建传染病大数据中心,实施疫情监测
作为全国首家5G智慧传染病医院建设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将基于“5G+诊疗与服务”的现代技术,颠覆性改变传统的传染病诊疗与服务模式。
“向下服务偏远贫困地区医院,向上对接北上广高端医疗资源的全方位分级诊疗服务平台。”刘磊表示,通过5G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国家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全国。同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借力5G技术构建全国多中心的新发、重大染病大数据中心,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发、重大传染病等方面的全覆盖监测网络,汇总及分析全国新发、重大传染病数据,实现实时与动态监测全国各监测网络的疫情,并提供预警报告。
另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将构建基于5G技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率先利用5G网络系统实现统筹安排与协调管理,集中应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并支撑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病原监测、预警和科学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