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深圳市三院“一战成名”,院长刘磊分享他的三次“彻夜未眠”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6-16 00:00:00

“师傅,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心,我是去采访的。”的士司机回头问记者,“现在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采访不害怕吗?”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南都记者几次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采访时,的士司机都会问上这么一句。

一场疫情,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推到了最前线,也让市三院“一战成名”。疫情期间,市三院接收的新冠肺炎患者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院医护人员以及深圳兄弟医院的支援下,5月21日,最后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深圳新冠肺炎患者实现动态清零。

截至6月14日24时,深圳已经连续45天“0新增”。市三院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院长刘磊说,“真心希望,这是真正的永久清零。”


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新冠病人在三院,“焦虑,睡不着”

1月11日,市三院收治了一对老年夫妻,有明显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战斗就此打响。1月22日,市三院全院取消休假。买好了回老家车票的,退票;已经休假在外的,买返程机票回深。病人一天天多起来,最多的一天,医院收治了60名新冠肺炎患者。

刘磊介绍,“我们医护人员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与此同时,全市医疗系统也在支持我们,从物资准备、人力储备,以及政策上,我们都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全市在战斗。”刘磊说,疫情期间,市民给市三院捐款捐物将近8000万。

随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刘磊松了一口气。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新冠病人在三院,在收治患者最多的时候,刘磊晚上很焦虑,睡不着。“明天这个病人能不能把他救活?这个地方需要注意些什么……压力还是很大的。”刘磊说,虽然有压力,但从抗击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历程来看,大家心里是有底的。

“我们经历过SARS、禽流感,经历过各种公共卫生疾病,这些让我们有战斗经验。”刘磊说,全院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体现,这是战胜疫情非常重要的因素。

世卫组织来市三院调研时,表扬了四点:“反应及时,医疗技术水平好,医疗设备好,院感做得好,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


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当晚彻夜未眠”

2019年6月,市三院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本次18家获批单位中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这是深圳首个、广东省第三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结核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当天接到消息,刘磊彻夜未眠。提起这次评选,刘磊说,“满脸都是汗,满眼都是泪。”

作为一匹黑马,经过层层PK后拿到这个“国家队”,刘磊坦言,2017年开始这项工作时,最不被看好的就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市三院。他形容市三院获批,是用了“撑杆跳”。这一次抗击疫情,刘磊带领团队,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国家队”应该有的职责和实力。

“我们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用科学的办法去研究,以数据、研究成果来说话。这一次各个顶级杂志都有我们的研究成果。”刘磊说,市三院有P3实验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命样本库,再加上这几年外引内培,储备了大量人才,有抗击疫情的基础条件。

开放的心态,是市三院在学术研究上进步的重要原因。刘磊介绍,市三院愿意和省内、国内、国际的研究者,共同研究这个新冠病毒。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市三院做了很多研究。同时还跟国内一些机构,比如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也进行研究合作。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赶快把疾病发展过程了解清楚,赶快让人类战胜新冠。”刘磊说,作为深圳首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市三院应有的担当。

翻看刘磊的微信朋友圈,就是市三院的成长奋斗史。这次疫情,透过刘磊的朋友圈,可以见证深圳抗击疫情工作。“我希望我的朋友圈是我们医院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窗口,能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能做成什么,这也是我的工作日记,对自己是一个激励。”刘磊说,如今市三院方向明确,在研究型医院方向上前行。他希望大家能通过读他的朋友圈,获得正能量。


拿到肝肾移植资质,当晚也是“彻夜未眠”

2016年,刘磊刚到市三院不久,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就找他谈话。当时深圳没有一家单位有肝肾移植资质,希望刘磊能够把这个任务担下来。

2017年3月,市三院通过国家卫健委(当时是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器官移植资质的评审。4月10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文宣布深圳市三院具备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执业资格。市三院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资质的医院。这意味着,深圳器官捐赠者在本市就可进行捐赠手术,患者再也不需要奔波外地进行肝脏、肾脏移植了。

“跟罗(乐宣)主任打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对罗主任那个高兴劲记忆犹新。”刘磊说,“我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晚又是一个不眠夜。

从没有移植团队,到拿到肝肾移植资质,截至6月8日,市三院已经完成器官捐献68例、肝移植手术154例、肾移植手术49例。目前,目前市三院正在申请肺移植、亲体肝移植等资质。


做好人文关怀,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

“没当院长前,我很想当院长;当院长后我就后悔了,这个院长不好当,真不是一个好干的活。不过,很高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刘磊在分享了自己三次“彻夜未眠”后,向南都记者说道。

作为院长,刘磊今年面对的挑战,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如何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如何做好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如何在后疫情时期让市三院继续前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刘磊需要关心的。

说起来,从医42年的刘磊,当年高考时,学医是他的第三志愿。从小在医院氛围下长大的他,在入医学院后,才喜欢上了学医。“医生这个行业,有个最大的好处,让你不断有理想,让你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救活一个病人就有成就感,如果有下辈子,让我选择,还是当医生。”刘磊说。

作为管理者,刘磊在打造医院文化时,要求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把人文关怀作为手段。这次疫情中,市三院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疫情突如其来,患者来到医院后都很焦虑。“有个新冠肺炎患者来到我们医院后,不停问医生护士,‘我是不是会死’,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心理医生,还有医护人员去关心去开导。”刘磊介绍,新冠肺炎患者昏迷时,医院会给患者播放音乐,也会在床头放一个闹钟,让患者醒来时,能够知道是什么时间。

有些危重病人睡不着,抓着医护人员的手才能睡着。刘磊说,医护人员用爱心和专业去陪伴患者,缓解患者的恐惧。

“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责任担当,必须有爱心,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洞察问题的能力。我们很多危重的病人能抢救过来,是因为医护人员无微不至地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使一些危急的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刘磊说,作为院长必须公正、无私,还要有狼性,带着队伍往前冲。


面对生活,永远需要自信与阳光

采访的最后,刘磊和南都记者分享了一个病例。这是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几经生死。每当这位患者昏迷时,医护人员都会在他耳边说,“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活下去。”患者在昏迷中听了,掉下泪来。他醒来后,找医护人员要来纸笔,写的第一句话是,“我什么时候出院?”

刘磊说,“救治过这么多患者,什么人能活下来?是求生欲望强的人。人的求生欲望,是活下去的最大信念。”从这位患者身上,刘磊看到了生命的韧性,看到了生命的可贵。

“既然生命这么可贵,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健康的心态非常关键。”刘磊表示,也许疫情不会这么快散去,也许生活中还会有其他困难,但生活应当充满阳光,充满自信,珍惜每一天。“永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困难,我相信会活得很愉快,活得很精彩。”刘磊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