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2022年眼科领域十大重要研究成果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3-01-30 11:16:03

1、瞬时基因编辑技术治愈小鼠病毒性角膜炎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将基因编辑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是“0到1”的创新。该研究证实在HSK动物模型上通过基因编辑可抑制HSV病毒的转运和复制,有希望成为一种病毒性角膜炎的全新疗法,解决病毒性角膜炎复发这一临床难题。

2、非编码RNA检测技术在致盲性眼病中的临床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开展了非编码RNA检测技术在致盲性眼病中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主要通过circRNA筛选技术对临床标本进行分析,通过circRNA筛选技术辅助致盲性眼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为致盲性眼病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用于治疗青光眼的国产光纤导管手术系统

该项目所研发眼科光纤导管手术系统,其临床意义及创新在于: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生理房水流出通道的重建,完成非滤过泡依赖的青光眼手术,减少或避免经典青光眼手术的诸多并发症和术后护理要求,符合青光眼治疗的最新理念。开展的术式已从粘小管成形术发展到内外路成型及切开多种术式,覆盖的适应证广泛。

4、创新“梯形”角膜隧道切口,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相关角膜并发症的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创建了一种新型超声乳化白内障角膜切口,对缺乏手术经验的术者以及发生角膜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系列研究结果同年两次发表在JAMA Ophthalmology杂志。

5、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围绕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在常见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队伍。项目发表了相关论文130余篇,并在全国100余家医院进行推广和普及,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基于新型眼用生物材料的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团队长期从事白内障、眼肿瘤、眼眶病和角膜病等致盲眼病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2021年度在基于新型眼用生物材料的多种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7、全球首个眼科多病种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鹰瞳科技联合创新眼科多病种识别技术,首次在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中验证了人工智能软件的准确率,打通了从临床问题发现、智能筛诊模型的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协作模式,为眼科临床应用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8、27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Healaflow覆盖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新技术,Healaflow凝胶覆盖视网膜裂孔可以隔离并预防RPE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当填充的无菌空气吸收后,可以避免液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从而减少网脱复发和PVR的发生,患者术后无需俯卧位,大大提高了首次手术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

9、葡萄膜炎合并HBV感染的监测新指标与治疗新策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培增教授团队原创性地提出预测葡萄膜炎患者HBV再激活的科学指标,制定了小剂量、长疗程激素对合并HBV感染的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直接在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10、可形貌转变的糖肽共组装纳米材料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用于抑制眼底新生血管生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对临床难题,合成了一种糖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高效无创将药物递送至眼底,抑制眼底病变进展。该项目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原创性研究,为未来疑难复杂性白内障的眼底无创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启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