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糖尿病领域十大重要研究成果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24-12-19 17:12:25一、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家团队
文章名称:《Transplantation of Chemic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Islet Under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in a Type 1 Diabetes Patient》。
成果概述:该研究在Cell期刊上发表的采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再将其定向分化为功能性胰岛β细胞,并移植回患者体内。首例接受该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移植75天后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注射治疗,且效果持续超过一年,实现了1型糖尿病的临床功能性治愈。
二、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机构:1、拉伯海湾大学研究团队文章名称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Literature Review(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献综述)。分析了58项研究中的MSC用于治疗T2DM的数据,涉及总共262位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改善,C肽水平也逐渐恢复正常。 在一年的追踪观察期间,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有所减少。
2、北京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发表文章名称: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相关研究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研究概述:安沂华主任及其团队在该领域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并成功实施了多例临床治疗。一项涉及22名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通过外周静脉和脾动脉移植脐带华通氏胶MSC后,41%的患者在2至6个月内停用了胰岛素,并在平均9.3±3.8个月内未再使用胰岛素。
3、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和生物治疗中心,文章名称:Efficacy and safety of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hinese adults with type2 diabetes: a single-center,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相关研究同样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研究概述:由母义明教授和韩卫东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2DM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13.5%的接受脐带MSC移植的患者在8至24周后停用胰岛素,并在平均37.2±15.2周内未再使用胰岛素。 另一项涉及91名T2DM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MSC治疗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的HbA1c水平成功降至7.0%以下,并且他们的日均胰岛素用量减少了超过一半。成果概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在接受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C肽水平趋于正常化。此外,脐带华通氏胶MSC移植也被证明能有效减少胰岛素依赖性。
三、早期胰岛素治疗的新发现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翁建平领导的研究团队
文章名称:Luo, S., Zheng, X., Bao, W. et al.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sulin therapy on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9, 154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854-9。
发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成果概述: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项研究基于对5424名患者的长期观察,发现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风发病风险降低31%,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28%。
四、全球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
文章名称:《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该文章于2024年4月30日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上发表。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
成果概述:利用患者自体血液PBMC重编程为iPSC,然后建立内胚层干细胞,并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最终通过皮肝门静脉介入输注移植方式治愈了一名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而接受过肾脏移植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
五、干细胞疗法VX-880的1/2期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这些数据于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6月21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4届科学会议期间公布,作为ADA/IPITA联合研讨会的一部分,在题为“干细胞替代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的特邀演讲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研究机构:Vertex Pharmaceuticals
成果概述:在接受单次全剂量VX-880输注后90天内,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显示出胰岛细胞移植成功和对葡萄糖反应的胰岛素生成。在最后一次随访时,12名患者中有11名减少或不再使用外源性胰岛素。
六、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中国T2DM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CREATE研究)
文章名称:《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真实世界应用效果评估:CREATE研究解析》
研究机构:全国50家研究中心
成果概述:评价在真实世界中起始或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研究共纳入878名成年T2DM患者,结果显示,起始或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七、UKPDS 91研究
文章名称:“Post-trial monitoring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主刊上。
研究机构:由Rury R. Holman教授等牵头
成果概述:在UKPDS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额外14年随访,目的是确定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获益是否能够持续。结果显示,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或二甲双胍进行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似乎可使死亡和心肌梗死风险几乎终生降低。
八、大庆糖尿病和糖尿病预防研究
研究全称:“中国大庆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其并发症防治工作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机构:大庆研究团队
新发现:2024年7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及其团队于PLOS Medicine期刊发表大庆研究又一新发现,指出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能够维持4年不进展为糖尿病,可以长期降低死亡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成果概述:在34年的随访期间观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成人卒中发病率的演变。结果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NDD)个体、糖耐量受损(IGT)个体相比糖耐量正常(NGT)个体,卒中风险显著更高。
九、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缓解的重要性
研究机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成果概述:饮食干预是2型糖尿病缓解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大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并非死亡,而是处于“沉睡”状态。通过饮食干预去除不良影响因素,有可能唤醒胰岛β细胞,增加糖尿病缓解的可能性。
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2+N”糖尿病逆转治疗技术
文章名称:《2型糖尿病2+N逆转治疗的规范与操作流程团体标准》,该文章或报道主要聚焦于2024年8月30日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主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关于2型糖尿病的“2+N”逆转治疗技术的团体标准。
研究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成果概述:“2+N溯源系统法”是一种创新的糖尿病逆转技术。“2”代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N”则是指采取精准营养治疗、科学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调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该技术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
这些研究成果为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与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充分沟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