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强课题组提出尿路上皮癌化疗耐药与复发新机制以及创新治疗方案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07-16 10:39:132024年7月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成志强与罗湖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桂晓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邹畅教授团队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distinct subset of urothelial cells with enhanced EMT features promotes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cancer recurrence by increasing COL4A1-ITGB1 mediated 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drup.2024.101116)。肿瘤药物耐药和复发是尿路上皮癌临床治疗的难点。该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解析了尿路上皮癌肿瘤微环境异质性,挖掘耐药复发相关细胞克隆及其与肿瘤微环境间相互作用,通过体内外模型阐述了其在疾病耐药与复发中的作用,同时评估了其作为靶点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通过单细胞测序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鉴定到了一类高表达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且与化疗耐药和复发显著相关的肿瘤细胞亚群(EMT-UC)。结合临床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该细胞与疾病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组织分布特征,并通过体外功能试验发现其具有增强的EMT、侵袭迁移以及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耐受性等细胞生物学特征。此外,该研究发现肿瘤中的EMT-UC与肿瘤微环境(TME)间存在频繁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其中以COL4A1-ITGB1最为显著。鉴于该相互作用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细胞,因此推测其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相关。该研究进一步在体外细胞共培养以及患者组织来源的异种移植瘤(PDX)模型中发现,EMT-UC细胞可通过分泌COL4A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通过特异性抗体靶向阻断COL4A1-ITGB1可显著抑制血管形成以及化疗耐药性肿瘤的生长(图1)。该研究不仅补充了学界对尿路上皮癌化疗耐药与复发新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该疾病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图1高表达EMT相关基因的肿瘤细胞亚群EMT-UC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COL4A1-ITGB1促进血管形成进而导致尿路上皮癌的耐药与复发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助理研究员马晓世、深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郭吉楠、深圳爱尔眼科医院科教科副研究员刘东成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飞为本研究共同第一作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成志强、罗湖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桂晓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邹畅教授为本研究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8764624000748?via%3Dihub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