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2023年乳腺癌领域十大进展

稿件来源:甲乳外科 发布时间:2024-01-05 11:35:14

1、AI助力乳腺癌筛查

今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最新随机对照试验中期安全性分析研究,首次将AI与放射科医生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超出很多专家的预期。结果显示,与标准组两个放射科医生相比,人工智能支持的乳房X线影像筛查的癌症检出率相似,不会增加误报,且能将放射科医生屏幕阅读工作量显著降低44%,这表明在乳房X线影像筛查中使用人工智能是安全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全球每年有超过230万名女性患上这种疾病。乳腺癌筛查可以在更早、更容易治疗的阶段发现疾病,从而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典隆德大学教授Kristina Lång表示:这些积极的中期安全结果,应该用于为新的试验和基于项目的评估提供信息,以解决许多国家放射科医生的短缺问题。但他同时强调,仍然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筛查对患者检测后果的影响,尤其是放射科医生的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是否可以帮助检出传统筛查经常漏掉的肿瘤,以及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2、靶向治疗皮下注射药物制剂

曲妥珠单抗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全程治疗的基石方案,与手术、靶向、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形成综合治疗体系,大幅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长期获益,为患者带来更多安全保障。然而,在乳腺癌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不少人都存在治疗和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对治疗方案不了解、就医不便、同时进行多种药物治疗等,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需要长期采用静脉输注,每次输注的时间约为30至90分钟,这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重要原因。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的应用可有效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就医体验。

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使用透明质酸酶递送技术,透明质酸酶进入人体后,能有效降解皮下透明质酸,提高组织通透性,加速药物吸收和利用。以往药物中使用的透明质酸酶多来源于动物,可能会导致免疫性炎症问题,也可能因其他成分的污染导致一些超敏反应的出现。而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使用的透明质酸酶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人源化,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产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此外,对患者来说,皮下制剂固定剂量,注射便捷,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医护人员来说,使用这种剂型,无须进行剂量计算和配置,能够减小剂量配置错误的风险,减少药物浪费,且能够解决剩余药物保存的问题,进而节省医疗资源。

3、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治疗新突破

在2023年ESMO年会上,TNBC患者的治疗效果引起关注。其中, KEYNOTE-522研究和NeoTRIP研究成为了2023年ESMO年会的焦点。

2023年ESMO年会上报告了KEYNOTE-522研究的长期更新数据。中位随访63.1个月后,再一次确证了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联合化疗的持续获益,与对照组相比,60个月EFS率提高了9%,无论患者是否达到PCR,无论PCR结果如何,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化疗并在术后序贯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相比于新辅助单纯化疗,可持续为Ⅱ-Ⅲ期TNBC患者带来EFS获益。上述结果提示,三阴型乳腺癌在新辅助治疗当中需要使用免疫治疗,同时在辅助治疗阶段也同样需要加用免疫治疗。

NeoTRIP研究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对于早期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单纯新辅助化疗进行比较,同时两组患者在术后辅助阶段均未继续免疫治疗。此前该研究公布的PCR数据并未实现显著获益。在2023年ESMO年会上,该研究公布的EFS数据也未能实现显著获益。因此,阿替利珠单抗加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也许并不能改善TNBC患者的EFS。

4、中国创新药物吡咯替尼改写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一线的治疗格局

2023年11月10日,国家癌症中心在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宣布,由徐兵河院士牵头的一项乳腺癌创新研究成果PHILA研究,在最新一期的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这项研究证实,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PyHT)方案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本次研究首次开创了大小分子联合的双重抗HER2治疗乳腺癌方案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不仅填补了现有治疗方案的空白,同时改写了当前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一线的治疗格局。吡咯替尼是恒瑞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抗HER1/HER2/HER4靶向药。本次发表的PHILA研究结果显示,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PyHT)方案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在总人群中,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达24.3个月,相比对照组的10.4个月,显著延长超过一倍,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59%。这是该杂志首次发表中国乳腺癌领域的创新药物研究成果。本次研究的发表是对于中国创新药物研究的高度肯定,在我国自主研发药物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5、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分型”预测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癌症分期,已经成为众多医院治疗癌症的重要诊断、治疗标准。但癌症精准分型,同样重要。10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根据腔面型乳腺癌的特征,将其精准分为4种分支类型,针对每一种类型,都给出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法。他们把腔面型乳腺癌精准划分为4个亚型:经典腔面型(SNF1)、免疫调节型(SNF2)、增殖型(SNF3)和RTK驱动型(SNF4)。 4个类型中,“RTK驱动型”患者的预后最差,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对其几乎无效。

针对这四种细分类型的乳腺癌,医生们都给出新的、不同方向的治疗方案。经典腔面型患者占比约为24.5%,他们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效果最佳;免疫调节型患者占比为25.4%,他们更加适合免疫治疗;增殖型患者可以采用CDK4/6抑制剂与PARP抑制剂治疗;而“RTK驱动型”的特点是RTK及其通路有显著表达,他们对索拉菲尼、法米替尼等TKI小分子药物更加敏感。

研究团队随后收集整理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国内多个医院上千例腔面型乳腺癌用药和疗效的真实世界数据,证实了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分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仅有研究成果,复旦团队还把这些成果应用到了实践中。目前,在复旦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进行穿刺检查后,经病理科确认为癌症的病例资料会被上传到数字病理算法框架平台上,AI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分型,1-2小时就能出结果,这比传统的病理分型要快1周左右。

6、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

抗HER2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了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从曲妥珠单抗的单靶向治疗时代,到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的双靶向治疗时代、再到ADC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众多新药和治疗方案不断涌现,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及二线治疗均获得了显著进步,DESTINY-Breast03已为二线治疗患者开创了更长生存获益的治疗时代。然而相比于其他乳腺癌亚型,约50%的HER2+晚期乳腺癌会发生脑转移,其脑转移发生风险更高。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生存期将显著缩短,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治疗难题。

既往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德曲妥珠单抗(T-DXd)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良好的疗效。在DESTINY-Breast01、02、03研究的脑转移探索性汇总分析中,T-DXd组和对照组(TPC或T-DM1)分别纳入148和83例脑转移患者,两组基线平衡,其中70%为经过治疗/稳定性脑转移,30%为未经过治疗/活动性脑转移。相对于对照组,T-DXd可提高稳定性或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ORR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中位PFS,显著降低脑转移发生风险,这种优势在活动性脑转移中更为明显。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未经过治疗/活动性脑转移患者,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放疗或局部治疗之后,而在未来的治疗中症状不明显的脑转移乳腺癌HER2+患者在放疗前尝试T-DXd药物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新选择。

7、HR阳性、HER-2阴性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MonarchE研究是首个在HR阳性、HER-2阴性高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研究,证实了CDK4/6抑制剂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疗法对于HR阳性、HER-2阴性、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显示出了在无侵袭性疾病生存(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时间的持续获益和可耐受的安全性。2023年ESMO年会上进一步公布了其5年随访的里程碑式结果,相较内分泌治疗,接受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iDFS率绝对获益达到7.6%,iDFS事件风险显著降低32%。该结果显示出了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带来的持续获益,进一步夯实了阿贝西利的标准辅助治疗地位,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更多临床治愈的机会。

8、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得益于其高效低毒、精准靶向的卓越属性,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除了当下炙手可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外,还涉及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凝集素-4(Nectin-4)等新型靶点。激素受体+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占比可达55%-65%。德曲妥珠单抗(T-DXd)作为一种新型的抗HER2 ADC药物,既往DESTINY-Breast04研究结果表明,针对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与标准治疗相比,无论激素受体状态如何,T-DXd组的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安全性总体可控。DESTINY-Breast04研究打破了既往基于“阳或阴”的二元化选择,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靶向治疗选择。同时,2023年ESMO年会上更新的DESTINY-Breast04研究最新生存数据显示,中位随访32个月后,无论是激素受体+人群还是总人群中,相较于医师选择化疗组,T-DXd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显著改善,其延长随访数据继续支持T-DXd作为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新标准。

9、多重因素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提升

近年来,全球与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乳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第一次超过了肺癌,成了全球第一大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26.14万例,死亡病例高达68.50万例,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

从中国来看,乳腺癌发病率增速较世界平均水平更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209万例,其中乳腺癌患者近42万例,占比达2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41.6万,发病率为39.1/10万,死亡11.7万余例。目前来看,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女性承受的压力增加、生育和哺乳年龄推迟、生育和哺乳比例下降、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外界激素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事实上,社会压力提升对乳腺癌发病有明显影响。有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乳腺癌发病率达70/10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乳腺癌筛查比例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乳腺癌与其他癌症相比,前期症状隐蔽,未能按期筛查的人士很多确诊时已是晚期。

10、乳腺癌疫苗

一款新型的乳腺癌疫苗GP2最新的IIb期临床试验五年疗效分析数据显示,这款疗法能引发“强烈反响”,使手术后HER2/neu阳性乳腺癌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DFS)创下了100%的历史最高纪录,将复发率降低到0%!这意味着,所有的患者都达到了临床治愈。GP2疫苗目前已经进行了四项临床试验,目前的数据显示,接受疫苗治疗的患者无复发,并且这款疫苗的安全性良好,没有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GP2实际上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跨膜肽,这是一种能够靶向HER2 /neu蛋白的疫苗。HER2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蛋白,在很多常见的癌症中都高表达,而在乳腺癌中表达率高达75%,因此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靶标。GP2疫苗进入体内后,与GM-CSF联合使用,可刺激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细胞等)的增殖,进一步诱导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并破坏表达HER2/neu的癌细胞。临床前研究表明,接受GP2疫苗后,T细胞能够精准识别卵巢癌及乳腺癌中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这种新型的免疫疗法能够持续训练患者的T细胞,当复发时识别和破坏表达HER2/neu的癌细胞,对人体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