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2023年度感染科领域十大进展

稿件来源:感染科 发布时间:2024-01-05 11:15:15

一、对抗疟疾的新希望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疾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幼年儿童发病率高,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就有近47万人死亡。

今年,用疫苗击退疟疾的努力得到了双重推动。对世界上第一种名为Mosquirix的疟疾疫苗的大规模评估显示,它显著降低了幼儿的死亡率。最近,随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一种名为R21/MatrixM的疫苗,第二种疫苗即将加入这场斗争。与Mosquirix在设计上类似,它可以更便宜、更大量地生产,有望助力于填补疟疾疫苗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每年有可能防止数万儿童死亡。

二、麻风病预防中国方案

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及周围神经。在2016-2019年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万例,随着抗麻风药物的出现,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多药物疗法出现以来,麻风已成为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但目前的干预措施尚不足以解决全球麻风新病例的数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宝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王洪生教授团队合作,在NEJM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单剂量利福喷丁(Rifapentine)对麻风家内接触者(即与麻风患者长期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人)可产生显着保护作用,且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利福平(Rifampin)预防效力持续时间翻倍。从此,预防麻风有了中国方案。

发表期刊:N Engl J Med. 2023 May 18;388(20):1843-1852.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Baoxi Wang,Hongsheng Wang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三、工程噬菌体技术 Designer phages 

噬菌体就像是细菌界的特工 007,它们可以选择性地感染特定类型的细菌。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利用高级的基因工程工具,重新编程噬菌体,让它们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种类。噬菌体就像一支精确的导弹部队,能够精准地打击复杂微生物团队中的个别捣蛋细菌。

四、人工智能辅助医疗AI-facilitated healthcare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和增强临床治疗过程的方法和应用,它结合了人工智能的算法、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与传统的医疗实践相结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支持。

五、用于早期检测败血症的人工智能

检测和治疗败血症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但要识别它却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人工智能(AI)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大量的病人数据来识别可能表明败血症存在的早期迹象。AI能够迅速捕捉到生命体征的变化或任何其他病情指标,从而及时通知医疗专业人员,使他们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干预。

六、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绘制

作为防止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的“卫士”,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确免疫细胞类型、分化及功能状态,对了解免疫力和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9月12日,《细胞》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免疫细胞的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有望推动全球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七、育龄女性孕前乙肝病毒感染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相关

作为重要的母婴垂直传播疾病,当前,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孕期乙肝病毒免费筛查,母婴垂直传染的乙肝病毒阻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育龄女性母体HBV感染对女性生育健康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母婴垂直传播,既往已有研究表明育龄女性妊娠期间感染乙肝病毒(HBV)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患病风险相关,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育龄期女性受孕前HBV感染状态对子代CHD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马旭研究员、杨英研究员在JAMA Pediatr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育龄女性孕前乙肝病毒感染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同时,该研究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推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期待未来有更多关于孕前女性HBV感染及其相关干预措施与出生缺陷风险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防治干预策略。

发表期刊:JAMA Pediatr. 2023 May 1;177(5):498-505.通讯作者/关键作者:Xu Ma,Ying Yang 主要作者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

八、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抗生素

整整60年,人类在抗生素研究方面没有取得任何重要进展。然而,这一空白被AI打破了!最近,MIT的科学家们利用AI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抗生素类别,用于对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1名研究者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登上了Nature。而发现对抗MRSA全新抗生素的,是一种可解释的图神经网络。这种图神经网络,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药物发现中,来加速识别潜在的候选药物,预测其特性,并且优化药物的开发过程。在数百万化合物中筛选,研究人员在小鼠中测试了283种有前景的化合物,其中几种对MRSA有治疗效果。

九、Ad5-nCoV异源接种可增强对奥密克戎亚变体的全身和粘膜免疫

Ad5-nCoV雾化疫苗是世界上首批获得许可的针对SARS-CoV-2的粘膜呼吸疫苗之一。然而,该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在大量人群中报道。来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和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团队合作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Ad5-nCoV雾化作为异源加强剂在完成初次疫苗接种计划的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此外,该研究还报告了雾化Ad5-nCoV在中国全国SARS-CoV-2 omicron变体爆发期间的保护水平。结果显示,13%的安全队列参与者出现不良反应。与灭活的COVID-19疫苗相比,雾化Ad5-nCoV作为加强剂的免疫原性显着提高,这表明在大爆发中对SARS-CoV-2感染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因此,雾化Ad5-nCoV的异种增强方案是安全且高度免疫原性的,可增强对omicron亚变体的全身和粘膜免疫。

发表期刊:Lancet Infect Dis. 2023 Oct;23(10):1143-1152.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Feng-Cai Zhu,Wei Chen

主要作者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

十、中科院开发可防护新冠病毒和甲流病毒的鼻内面罩

近日,中国科学院魏炜等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tranasal mask for protect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gainst viral aerosols”的文章。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创新的鼻内面罩,它由带正电荷的热敏水导体和搭载特定病毒采集器的细胞外微囊泡组成。这种面罩能有效利用带正电荷的水导体拦截带负电荷的病毒气溶胶,同时通过囊泡捕获清除病毒。实验证明,这种鼻内面罩能够保护小鼠的鼻腔和有效抑制肺部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II(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作者通过精确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和三维打印的计算,构建了人体呼吸道模型,证明了鼻内面罩对人类的适用性,同时证明其显著降低了不同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感染风险。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887-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