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2023年度心血管病领域十大进展

稿件来源:心内科 发布时间:2024-01-04 09:53:02

一、小干扰RNA zilebesiran单剂量导致24周持续降压

小干扰RNA zilebesiran导致的血压下降效果在24周内持续存在。

二、十年随访数据继续显示RDN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持续降压效果

十年的随访数据继续展示经导管肾动脉神经切断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产生的持续降压效果。 Paradise和Spyral消融导管相继被FDA批准,是高血压治疗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三、血压治疗新方向

23年分别在NEJM和JAMA杂志上发表了BrigHTN和Target-HTN2期研究,证实了两种选择性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Baxdrostat 和Lorundrostat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潜力。BrigHTN试验评估了Baxdrostat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揭示了Baxdrostat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的剂量依赖性降低。此外,在高血压基因治疗方面也是显示了以肝脏AGT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期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

四、血脂管理药物百花齐放

近年来,血脂领域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降脂药物相继进入公众视野,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药物选择。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靶向PCSK9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英克司兰(Inclisiran),每年仅需两针即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有望为中国血脂管理开启一种更友好、便捷的全新模式。此外,贝派地酸(Bempedoic acid)相关研究进展同样值得关注,它最大亮点是极少发生骨骼肌相关症状,因此可应用于他汀不耐受患者。

五、PCSK-9抑制剂与复杂冠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的影响

复杂冠脉病变包含多支病变、分叉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弥漫性长病变等,在临床较为常见,往往有更多合并症,自然预后差。由于既往传统药物对此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有限,常需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血运重建。多个临床试验证明PCSK-9抑制剂具有减少斑块负荷、逆转斑块的作用,降低完全血运重建需求,降低复杂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六、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流程

2023 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治理指南中指南特别指出了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流程:①假设患者左心室壁厚度≥14mm,同时伴有乏力、呼吸困难或外周水肿,特别是在超声心动图上的室壁厚度与心电图上的QRS电压不全都的状况下,以及在主动脉瓣狭窄、HFpEF、腕管综合征、椎管狭窄、自主神经或感觉神经病变的状况下,临床上要高度疑心心肌淀粉样变,应筛查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I,B);②假设没有血清或尿液单克隆轻链的证据,应进展Tc-99m-PYP显像以确认是否存在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ATTR-CM)[I,B);③对于被诊断为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ATTR-CM]的患者,建议进展TTR [transthyretin)基因测序的基因测试,以区分遗传性[variant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ATTRv]和野生型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wild-type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ATTRwt][I,B]。

七、房颤诊治

2023版ACC/AHA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将房颤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期,房颤风险期(无房颤、但存在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第二期,房颤前期(存在发生房颤的结构或电生理异常);第三期,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3A]、持续性房颤[3B]、长程持续性房颤[3C]、房颤消融成功[3D]);第四期,永久性性房颤。新指南认为,在部分患者中(年轻、没有明显合并症的有症状的房颤患者),推荐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此外,左心耳封堵装置获得更高级别的推荐:对于具备长期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提高了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推荐等级。

八、非奈利酮的心肾脏双重获益并减低心衰住院风险

非奈利酮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研究验证了其能够为2型糖尿病(T2DM)相关慢性肾脏病(CKD)人群带来心血管和肾脏双重获益,并可显著降低这类患者新发心衰及心衰住院的风险。

九、司美格鲁肽--超越降糖的心血管获益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其通过促进胰岛素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胃排空来降低食欲从而起到调节血糖、减轻体重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中进行的SUSTAIN-6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1.0mg/周皮下注射能够显著降低MACE风险达26%,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因此,司美格鲁肽在欧、美、日本、韩国和我国都获得用于治疗糖尿病,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预后的适应证。SELECT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周一次2.4mg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可使主要终点(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20%。

十、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能否带来心血管获益?

CG-0255 无需通过 CYP 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有望使得存在 CYP 酶功能缺失的广大患者受益。2023 AHA 年会上,研究者公布了 CG-0255 I 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CG-0255 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 CG-0255 可快速、稳定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 H4。药效学分析显示 CG-0255 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且作用迅速,给药 20 分钟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超过 90%。CG-0255 不可逆地结合 P2Y12 受体,其抗血小板作用持久。研究结果显示给药 24 h 时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仍可持续,CG-0255 可静脉、口服序贯使用。此外,研究表示 CG-0255 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无显著个体差异。总而言之,CG-0255 起效迅速、作用持久,其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小,且存有针剂、片剂 2 种剂型方便临床多场景应用,有望成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择。目前关于该药物的研究数据较为有限,评估 CG-0255 口服给药的 I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期待能为未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带来更优选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