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芬援藏工作报告
稿件来源:陈培芬 发布时间:2021-08-30 16:20:352020年7月,结束封闭式的新冠重症病房工作不久,接到援藏通知,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立即响应号召,光荣的成为一名援藏医疗队队员。越过苍茫的雪山,带着爱的嘱托,我来到了雪域高原。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的这一年,我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廉洁自律,虚心学习,尽己所能,除了指导结核病的诊疗,还助力林芝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病房的建设和林芝市感染性疾病防治能力的提升。我觉得不是我来帮扶林芝,而是西藏提升了我。万物有灵,祈祷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这是藏族同胞的信仰;人间有爱,说不尽万语千言,既为藏族同胞幸福康健,也为我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我的信念。现将此期间个人所做所得向组织汇报。
一、积极参与并带领感染科同仁开展科室业务,提高医疗水平
1.负责指导结核方面的诊疗工作,并在感染科主任休假期间,全面主持科室工作。
入藏以来,本人负责指导结核方面的诊疗工作,还接手全院结核相关疾病的会诊工作。从本院内二科、消化科、外科会诊和转入感染科数十例结核患者,使这些患者获得及时和良好的治疗。曾在门诊、病房共计仅有三名当地医生且其中一位医生急性胰腺炎住院近2个月的情况下,除了结核、肝病等常规疾病之外,还经历了乙型流行性感冒、水痘的流行季节病人突然增多的情况,圆满地完成医疗工作,有力的保障医疗安全。
2.认真细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感染科病种繁多,常见的病种有结核、乙肝、感染性腹泻、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病重的病种多,有结核性脑膜炎、大咯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栓塞、肝硬等;年龄跨度大,有高龄、婴幼儿等,这对医生提出很高要求。本人带领医生每日查房,关注各个临床指标,及时识别并处理危重症患者;指导住院医生学习最新指南并联系具体病人,从理论到实践体会指南精神,尽量让住院医生学会“遇到问题、查找资料、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提高”的过程,让他们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3.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危重症处理水平。本人带领科室人员一起学习结核病的营养共识、慢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诊治、肺栓塞的诊治、咯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血气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诊疗等等,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管理能力,努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力量。通过学习,科室医生诊疗水平有相当的提高。一例粟粒型肺结核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反复头痛、高热,本科室医生积极予以抗痨、激素及对症等治疗,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病情好转。
4.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提高疑难病例处理能力。疑难病例的处理能力,体现科室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感染科曾诊断一例肺栓塞患者。该患者气喘、双下肢水肿3个月,不能行走,在外多个医院求治,均考虑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转至感染科后,本人指导医务人员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善肺动脉血管造影,排除结核,确诊为肺栓塞,立即转至内科对症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胸水及双下肢水肿消退,可下床行走,病情好转出院。我们通过林芝市人民医院院内多学科会诊,和在藏的广东省各大专家协同处理疑难病例,我们还通过远程会诊,借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力量处理疑难病例。2020年11月,一位粟粒型肺结核少年,持续发热2个月。千里之外的深圳三院结核科专家王仲元主任听取汇报并提出指导意见。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患者未再发热,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本人带领科室人员通过远程会诊和多学科会诊等多方努力,提高科室的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增强医务人员自信,减轻患方负担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一支高原自己的疑难、重症患者管理的医疗技术队伍。
5.积极开展新技术。
(1)开展肺功能检测并进一步辐射到整个林芝市。
2020年底,本人开展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第一例肺功能检查,评估了一位结核毁损肺患者的肺功能。该检查目前已经常规开展,可为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心胸腹部手术术前评估、高危疾病(如粉尘环境工作者)体检、健康体检(如长期吸烟者肺功能评估)等提供支持。
在感染科的带动下,林芝市人民医院体检科也开展了肺功检测工作。在上述基础上,肺功能检测工作进一步辐射到整个林芝市。2021年5月,本人接林芝市卫健委通知,按《林芝市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工作方案》,对林芝市六县一区所有卫生院分批次进行肺功能检查技术培训。此项培训的课程设计、理论培训、肺功能解读及考核等均由本人主导完成。目前已顺利完成三批次共24名医务人员肺功能检查的培训工作,考核并颁发了合格证书。
(2)开展肺功能康复训练。
一部分患者,在结核痊愈后,仍存在肺实质破坏、遗留肺功能下降的情况。这些患者会经常咳嗽、咳痰、气喘,并发肺部感染,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肺康复训练很重要,可以改善日常活动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林芝的实际情况,本人先采用徒手肺功能康复指导、逐渐推荐患者使用器械肺康复训练。目前,感染科收治的这类患者,常规开展肺康复训练。
5.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工作。本人曾在发热门诊值班2个月,为来我院的患者把好第一道门。还曾在新冠疫苗接种点值班,为来接种的群众保驾护航。
6.严格控制医疗质量。本人作为感染科医疗质量控制员,结核患者每份病历认真审核,仔细甄别不足之处,敦促下级医生改进,并在此过程中努力训练下级医生临床思维,尽量要求做到严谨、细致。
二、工作向外辐射,扩大援藏工作半径
1.助力林芝市感染性疾病能力建设
2020年9月,本人在林芝市人民医院领导刘敬奎书记、王晟院长的带领下考察林芝市感染及康复诊疗中心,提出看法并撰写了考察报告。2021年6月18日,应巴宜区人民医院邀请,本人到该院新院区,帮助结核门诊的规划,对“三区两通道”、独立留痰室、门诊实验室、医生办公室等的设置提出了指导意见。这些措施,帮助了林芝当地感染性疾病防治能力的建设。
2.协同林芝市疾控中心处置流感疫情
2021年5月上旬,朗县多所学校暴发乙型流行性感冒疫情。朗县曾经两次鼠疫疫情,加上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因此,领导对于发热的病人尤其重视。本人接到市疾控中心和林芝市人民医院指令后,立即出发,当天晚上11点半赶到朗县中心小学,开始指导诊治全县乙流患者并筛查潜在患者。此后,本人驻扎在该小学,兼顾朗县中学学生患者,并每天下乡,到疫情多发的学校筛查流感病人并指导治疗,足迹几乎踏遍朗县的大部分乡镇小学、幼儿园。5月11日,朗县人民医院收治一位危重症流感患儿,当日夜间急会诊后,立即连线广东援藏儿科专家,按其意见抢救。鉴于朗县人民医院条件有限,又联系林芝市人民医院,当夜转院至林芝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由我的带教学员班久罗布负责治疗。10天后,朗县疫情完全控制,病人清零,该次疫情处置成功。由于出发仓促,没有带换洗衣服,一套队服穿了10天,这也是一个老党员的新体验。
3.积极参加川藏铁路建设保障工作
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部长带队赴西藏开展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暨对口援藏工作。本人作为随队医生,带领护士和医疗车全程保健,一路经过色季拉山、鲁朗车站、易贡湖、拉月隧道、米林坝址、米林县城、雅尼汇口、索松平台、多雄拉隧道、林芝福清河流。2021年4月,中国中铁总裁带领调研队实地考察鲁朗川藏铁路。应调研组要求,本人作为随队医生,带着急救物资和应急保障物品全程陪同,并深入在挖的铁路隧洞。此次行程经过鲁朗色季拉山隧道隆巴沟斜井、拉月隧道1号横洞、果拉山隧道进口、邦达隧道出口、昌都车站等地。为了完成保障任务,我曾经在高原山路上一天颠簸700多公里,也曾在海拔4200米的雪地里推过救护车。
4.为中央媒体团入藏采访做医疗保障
2021年7月中旬,中央媒体团从云南、昌都交界处入藏,重点采访宣传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来的成就。记者们很多是初次入藏,随着海拔升高,氧饱和度降低,各种形式的高原反应都出现了,包括头痛、失眠、腹泻、胸闷心慌等等,都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处理。在14天的医疗保障中,我去过边境、爬过高山。行程虽然辛苦,保障任务仍然圆满完成。
5.积极参加林芝各地义诊
下乡送医送药是援藏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本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积极参加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各项活动,同时随医疗队积极参与义诊活动。一年来到米林县琼林村、朗县的堆巴塘村和白露村、鲁朗卫生院、鲁朗鲁霞村和明吉村、波密等地义诊10次。
三、积极协调,增强粤藏两地交流
1.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2020年11月,在本人筹备下,林芝市感染性疾病人才培训班顺利举办,来自全市六县一区的医生共10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结核、肝病、寄生虫疾病等。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东省胸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分别进行授课。会议得到各位领导和学员的好评。
2.通过两地医院领导交流加强粤藏合作
在本人协调下,应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邀请,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委托,2020年9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纪委书记贺克俭带领专家邓国防主任、李美忠主任莅临林芝市人民医院,指导负压病房和负压ICU的建设。2020年10月,林芝市人民医院院长、感染科主任在本人陪同下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交流学习,受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纪委书记的热烈欢迎。两次院际领导的交流,加强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西藏的影响力,也对林芝市感染性疾病的远程会诊、云病房及科研平台起了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四、开展高原疾病研究,撰写藏族地区特色文章
1.积极参与编写《高原治未病》
林芝市委副书记刘光明指出,医疗援藏,除了治病,还要做到未病先防,治未病对高原人群而言极为重要,要求援藏医疗队员完成《高原治未病》一书。本人最早加入该书编写行列,在选题、组稿、审稿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心血。本人经常和另外三位队友一起,在医疗工作结束后,作为组稿人开始审阅、修改所有的稿件直到三更半夜。此外,还作为作者编写了其中三个章节。该书目前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申报课题、撰写文章,提高带教学员的科研水平
在藏期间,本人带领学员班久罗布及科室人员吴真真医生申报了林芝市科技计划。目前,已完成部分病例血液标本收集。项目若顺利完成,所确定的功能性SNP可以作为藏族人群结核个体化分子标识,建立预测藏族人群结核病转归的风险评估技术,同时还将进一步阐明I型IFN应答的宿主基因调控机制,为开展靶向I型IFN的结核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本人还带领学员班久罗布、吴真真、荣栩平等医务人员收集2018年至2020年感染科结核病患者资料。以班久罗布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已完成,正在投稿中。在此过程中,学员初步学会了回顾性临床研究的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了解了文献查找、统计分析等过程,努力打造高原自己的科研力量。
五、踏遍高原,温暖在我心田
我的工作也得到藏族同胞和领导们、同事们的肯定。我获得了林芝市人民医院“优秀援藏干部”、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优秀党员”、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教学帮带先进个人”等称号;同时被聘为林芝市人民医院“专家”。
以上是我做的一点小事。习近平总书记说,援藏,既帮助了西藏,也锻炼了队伍。高原的磨练和洗礼,是一份深厚的情谊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贯彻到我以后的工作中,给我支持,让我为医疗事业、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我最大的力量!感谢组织,让我有这么一次深度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