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群活动

香港进修日记(节选)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3-05-16 00:00:00

 

 

    2010年5月-7月,我有幸到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进修,将部分所见、所闻、所想与大家分享。

 

5月2日

 

    早上6点起床,强迫着把早餐吃下去,怀着忐忑的心情,先是坐的士,然后像一个盲头苍蝇一样,找到通关的地方。耐着性子排队、过关,需要买车票,看了老半天,没看懂应坐车到哪个站。问港方阿sir,告知坐车到红勘然后到尖东站.。下了尖东站,茫然,上了一辆的士,说去威尔斯亲王医院,司机狐疑道“威尔斯亲王医院?,在沙田哦。”。跟师傅聊起来,才知道,我应该在沙田站下车,我这一错,多花的士费99.5元。

 

    到了医院,问人如何到8H病房。到了病房,静悄悄,没一个病人在周廊,也没有医务人员,我想是不是压根就没什么病人在这里住院?

 

    在医院瞎逛一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静”字。决定回家。走出医院门口,看到有巴士,心想该省点钱。上前左看右看,89X到沙田站,但有两条道。我站在这边,另一条道的车来了,倒腾两三回,气得我骂娘。问人,才知一条到沙田站,一条到观塘站。到沙田站,时间尚早,到新城市广场四处看一下,见很多非庸聚在一起。很累了,本想在大堂咖啡点坐一下,一杯咖啡32元,觉得太贵,于是到面包店买了一个面包和一瓶维他奶,一共11.5元。

 

    回家吧。为了方便,买了一张八达通,花费500元,其中押金50元。进站,乱塞一通,不行,卡放在上面感应即可。我真是一个刘姥姥啊!

 

 

5月3日

 

    今天是第一天上班,5点半起床。先是巴士然后地铁,到了罗湖关,超多人。坐火车到沙田站,已是八点,坐的士到医院已是八点半。到8H病房,原来里面住满了病人。找陈教授,很年轻似,一时反应不过来他是教授。

 

    跟着他们查房,这里看一个病人,那里看一个病人,好奇怪啊!后来才知道,他们所有内科病人放在一起,各个专科要记住自己的病人在那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床位。年轻医生介绍病人,全英文,语速超快,开始大部分没听懂。直到第5个病人,可听到一点内容,是贫血病人,血色素从12g快速下降至5g左右,考虑是消化道出血。

 

    查房完毕,电话联系CEID,有了一张办公桌。带着去认识新同事,说着每个人的英文名,没记住。

 

    同事告诉我可坐火车到大围,转乌溪沙线到第一城下车,一出门就可看到威尔斯医院。好极了!

 

 

5月4日

 

    今天是第一天到ID病房。之前,我们猜ID病房是什么病房,现在才知道,ID就是Infectiou diseasede简写。在电梯碰到李教授,一开始没认出,他跟我打招呼,才认出,有点不好意思。

 

    李教授带着我到ID病房,介绍认识Dr. Lui,一个年轻、随和、眼睛很美的一个女医师。这里ID病房主要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成人麻疹、水痘及痰菌阳性TB等要进负压病房。痰菌阴性TB住普通内科病房。消毒隔离做的很好。TB病人出院后,每天或隔天要到指定的地方服药,这样可督促患者服药。

 

    查房完毕,跟着Dr. Lui去会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医院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贵重药品如泰能、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舒普深、特治星等,凡是有这类药品的医嘱,药房自动输入一系统,传染科医生及微生物科医生根据该系统主动到各病房查房,决定是否要更改抗生素。大概看了10个病人,觉的他们督导抗生素的使用比较及时、合理,感染科医生的某些权利还比较大。

 

5月5日

 

    今天下午跟黄医生上肝病门诊。看专科门诊必须有医生的介绍信或是预约的。患者的资料比较齐整。护士通过呼叫器叫病人在诊室门口侯诊,护士问病人名字,入诊室,关门,医生先礼貌地称呼患者,后问诊,医生通过电脑了解患者的化验、辅助检查、治疗,然后开始解释、开处方,每个患者的时间很短。感觉总的治疗原则与我们大同小异,抗病毒药物选择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先选择干扰素,干扰素基本选择PEG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比我们多一个tenofovir,已用50多例,个别病人起效稍慢,还需加用lamivudind,这一点倒有点出乎我的意外。Lamivudind一个月约需800余元,entecavir约1900元/月,tenofovir大概3800元/月,B超需预约6-12个月,核苷类似物基因耐药检测约2000元/次,HBV DNA 600元/月。好贵,好想告诉患者,到深圳检查,又快又便宜。他们启动抗病毒治疗没我们积极,如第一次肝功能异常,观察半年再启动。有早期肝硬化,目前肝功能正常,继续观察。100多转氨酶门诊随访,不开任何药,更别说住院,下次复诊时间4个月左右。制度不同,不怕日后有什么麻烦。

 

    我对香港专科门诊的模式很是羡慕,这种预约模式既方便病人,也方便医生,病人不用等老半天,医生对当天有多少病人也心中有数。因为一般预约复诊需半年以上,故核苷类似物一般一次开半年,但干扰素复诊稍密,2-6周/次。这里的医生不太明白药品比例是怎么一回事。

 

 

5月12日

 

    今天参加CEID在福彩酒楼的午餐聚会,相当于下午茶。我问Rebecca香港的特色美食是什么,她犹豫了一下,问其他人,好像没什么标准答案,说是云吞粉、港式奶茶、干炒牛河、鸡蛋仔、蛋撻,我有点愕然。后来想,香港的饮食文化与广东大同小异。Rebecca说他们与实验室的同事平时见面机会少,通过这种午餐会大家联络下感情,问我们有否聚餐,我说晚餐多。她说晚上他们要么去上课,要么回家照顾家庭。平时餐费AA制,人均约60元港币,这种模式好。

 

 

 

5月13日

 

        今天参加GI/Hepatology查房,查房教授是Francis chan。陈教授再次认真地将我介绍给Francis chan。香港人对介绍人很重视,但其他就不管了。病种有GID 、CHC CHB  cirrhosis, liver failure。liver failure 在 ICU。病人大部分70岁以上。查房的医生比平时多,而且个个恭恭敬敬似。看ICU的重病人,Francis chan先口头讲述自己的意见,后自己在病历上书写查房意见、签名。

 

      查房后,我再到病房看病历,他们的病历,相比我们,可以说很不正规,鬼画符似,很简单,仅有简单几个单词,而且很多缩写,体查表格化,病程记录的体查可画图,旁边标一个单词即可。个别医生数日会做一总结。香港公立医院的病房,相当于我们的大病房,每个床位之间有一个帘子隔着。做任何检查,均用帘子遮起来,患者的隐私得到了保护。医生查完房走了,整个病房在忙碌的是护士们,但在这里不能称护士小姐们,因为这里有很多男护士。这些男护士,手脚很麻利,对病人还很有耐性。护士们的办公室就在病房里。

 

6月8日

 

      每周两次与感染科Dr. Lui到各病房会诊,看着比我年轻许多的Dr.Lui 对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了如指掌,对院前、院内感染可能微生物的分析,总有点惭愧,多次安慰自己晚上要恶补。我想,这边医院的优胜之处有哪些呢?

 

1.医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每种抗生素的优缺点清清楚楚,很少乱用,哪怕是经验性治疗,也是有根有据。

 

2.虽然病房条件一般,但支持生命体征的仪器齐全。

 

3.职责清楚,制度成熟。

 

4.医生的后顾之忧较少,不需考虑床位使用率、收入、药品比例,专注病情。

 

 

6月18日

 

    最近查房时可看到很多新面孔,有来自印度、内蒙古、浙江、菲律宾,还有一批实习医生,好不热闹。有时有医生发问、讨论,我们内地的医生较少发言,我想与我们的英语水平有关。

 

    最近看到一例73岁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1000u/L左右,TB300umol/L左右,PT20秒,无呕吐,无发热、腹痛,这里仅用了lam.和一些维生素、乳果糖、护胃药,全是口服,甘草酸类制剂或护肝降酶药一个也没有。很幸运,患者病情终好转。黄医生说,他们不认为这类所谓护肝药有什么实质的好处。看了他们偏简单的医嘱,我问自己,我敢吗?

 

 

6月25日

 

      这星期周五至周日在玛嘉烈医院举行2010年香港传染病年会,内容有TB、HIV、肺炎、肝炎、及流感。有幸得到Prof. Lee的热心帮助,我虽未报名,也可参会。模式是每半天4个讲座、3个病例讨论。病例讨论的模式:介绍病史,分步提出4-5个问题,每个问题附数个答案供选择,现场投票机投票,若结果有疑问由大会主席请教授发表意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