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系列2 创建血液净化室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3-22 00:00:00 陈烨,女,1968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肾内科分会委员,深圳市女医师协会理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主任。
我院于2010年年底搬迁到新院址,2011年8月血液净化室成立,1名医生3名护士。陈医生亲自培训3名护士,制定科室规章制度、诊疗流程,包括病床配备以及后勤保障物资的领取都是亲力亲为。科室创建之初的几个月,陈医生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0点,第二天8点又准时出现在科室。就在人员以及基础设施都非常匮乏的条件下,她们迎来了第一位患者。一位21岁十分瘦弱的小伙子,全身浮肿,低着头皱着眉,眼睛都睁不开,进了接诊室,第一句话就是:医生,帮帮我,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帮帮我······经过询问,得知他是尿毒症需要透析患者,血压200/130mmHg,剧烈头痛和浮肿,使他无法工作,无法生活。不能让他这样痛苦下去,要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要让他回归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他还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情,陈医生暗暗下定决心,轻拍他的肩膀:“我们一起来帮助你渡过难关,小伙子,要有信心!”控制血压,充分透析,调节营养,心理疏导,在陈医生耐心细致的诊断治疗和鼓励下,小伙子一天天好起来,脸上露出了微笑,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再后来他开起了理发店,再后来去换了肾,拥有了他崭新的生活。
随着医院不断壮大,急危重病人越来越多。新科室,工作人员少,没有专业梯队,她就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一肩挑,大小事情亲力亲为,从早到晚忙碌一天,常常晚上10点,甚至12点还可以看到陈医生忙碌的身影。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她总是说:我们不上,其他的治疗就很难进行,对于急危重症,我们多努力创造点机会,病人就多一点生的希望。病人在病痛中挣扎,我们要为垂危的生命做努力,不放弃生的希望。她把血液透析室称作——小小突击队。她的到来,为医院带来了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同时也争取了更多救治急危重症的机会。夜幕降临,陈医生刚刚回到家,电话机响了,急诊来了位不明药物中毒昏迷的患者,需要紧急抢救,于是又重新返回医院组织抢救。又是一个不眠夜,病人转危为安。陈医生却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片刻的休息,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