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微光闪耀三院——记三院志愿者服务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3-05 00:00:00不曾想,市三院员工日常活动的多功能厅,在疫情期间摇身一变,成了捐赠物资的临时仓库。自疫情发生以来,已有七百余家社会爱心企业纷纷向市三院捐赠物资,力援抗疫一线,给市三院的医务工作者送来阵阵“暖流”。
图:三院志愿者合影
图:志愿者将捐赠物资存储在临时仓库
应运而生的临时仓库面临着搬运、登记、储存、分发等各环节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市三院的员工们,主动加入捐赠物资处置队伍。上班时救死护伤,下班后志愿奉献。只要有需要,只要不耽误工作,他们主动搭把手,出份力,保障临时仓库运行顺畅。截至2月底,登记签到的志愿者超过121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498小时,还有许多经过仓库就撸起袖子协助的志愿者,忙完便赶往工作,连签名都来不及留下……红马甲散发的微光在市三院熠熠闪耀。
图:志愿者协助搬运捐赠物资
由于物资运抵的时间不一,经常在午间或是晚上,为保证救援物资及时搬运和分发,志愿者们已经习惯了随时发布召集令,机动应急响应。党员王惠兰是临时仓库的“定海神针”,从接受物资捐赠至今,每天坚守在临时仓库,联系物流,指挥存储,安排发放。这天又是满满的三车货,志愿者紧急招募令随即在微信群弹出,便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整整6个小时,满满的三车物资才全部卸货并摆放齐整,志愿者们也累得直不起腰,孙丽珍笑着说,晚上回到家手都还是在抖的。而这一幕,却时时刻刻在临时仓库反复上演。
图:志愿者协助搬运捐赠物资
物资的发放也没有预判的轻松,面对堆积如山的纸箱,李沛又皱了皱眉头,必须赶紧发到各科室,才能顺利周转。由于临床一线人力紧张,必须优先保证一线的工作任务。志愿者们同步采用两种发放模式,人力许可的科室到仓库领取物资,人力紧张的科室,由志愿者们负责派送。虽然口罩遮住了志愿者的脸庞,却遮不住弯弯带笑的眼睛,在一次次物资传递中,爱和温暖随之接力,鼓舞着全院员工抗击疫情的决心。
图: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和登记工作
图:志愿者将捐赠物资存储在临时仓库
“学雷锋不仅在三月,而在随时随地。”3月5日学雷锋日即将来临,青年志愿者张琴有感而发地说道。抗击疫情期间,张琴支援临时仓库物资管理工作,每天看着志愿者来来往往的身影,内心无比澎湃和激动。“疫情虽然凶猛,却激发大家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战斗力,每天都在收获感动,虽然累,却很高兴。”由于使用频率高,临时仓库已经用坏了6部拖车。
图:志愿者协助搬运捐赠物资
作为95后的团员志愿者,钱胜兵已经在临时仓库支援了50余天,每天协助接收设备类物资捐赠,每天负责物资的登记,搬运,转运,出入库等工作。每天都有搬不完的货,衣服湿了,干了,又湿了,反反复复。“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一起干活,不累。”至今已经有570余份物资捐赠从他的手中传递到仓库,他希望在每一个力所能及的地方奉献力量,他要将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
图:志愿者将捐赠物资存储在临时仓库
疫情不结束,红马甲不离场。临时仓库依旧每天热火朝天,王惠兰、李沛、孙丽珍、杜彦、孙秀才、张琴、朱白沙、张定平、徐伟韬、郑保奇、郑紹文、王太、李红春、李国涛、王利松,佘典兴、樊光华、所波浪、方江凤、汤佩、杨洁等志愿者们每天都在爱心接力,他们当中有党员、有团员,有青年、有妇女……不计其数的新面孔随时加入。在三院的“防疫”战线上,爱心接力从未间断,不计其数的志愿者们默默散发着微光,为疫情防控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图:志愿者将捐赠物资存储在临时仓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