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群活动

身边的榜样系列8-我院首届医管“杰出青年”张国良博士先进事迹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5-25 00:00:00

     张国良,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深圳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新发传染病被动免疫治疗研究,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悉尼大学医学院(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学习。张国良博士从事感染病科研工作10余年,工作中尽职尽责,技术精湛,思维敏捷,成果丰硕,在感染免疫调控和宿主遗传易感基因等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为推动我院感染病学科的科研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勤于思考,勇于科研创新    

自从跨入感染病这个神圣的科学领域,张国良博士就在专业领域不断奋进,开拓进取。他先后主持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2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大型传染病专业论著《病毒性肝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等3部。在《PLoS Pathogens》、《J Infect Dis》等国际著名感染病杂志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9篇)。

     二、医研并重,注重成果转化    

       张国良博士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针对禽流感高死亡率的特点,率先研发基于全人缘单克隆中和抗体的禽流感被动免疫疗法,开创禽流感抗体转化医学研究的先河,先后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三等奖和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学无止境,把握科研动向    

    在海外学习期间,他不仅与世界知名结核疫苗专家Warwick Britton教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课题交流、数据汇报等形式了解结核病领域国际研究热点,不仅将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优化并应用于结核病研究,建立系列靶基因敲除巨噬细胞模型,更构建了多个基因重组及荧光标记的结核菌株,为日后结核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W020210111433406799114.jpg

W020210111433406848724.jp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