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群活动

我与临床营养学的十年之约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6-06-01 00:00:00

  “十年磨一剑”,对于和临床营养学相伴走过十年的我,路依然崎岖,却让我成长,让我越发热爱这一学科,对临床营养专业领域的探索“矢志不渝”。

  临床营养学选择了我

  “营养师”,大家对这个称谓既熟悉又陌生。大家把目光放在“营养”上,却往往忽略了“临床”在这领域中的专业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临床的背景,有了和临床营养学的种种渊源,让我走上了这条路,让临床营养学选择了我。

  2002年,我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不久,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营养学。2005 年,我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便开始了我在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营养学之路。十年前,出国学习营养学的人并不多,我虽然进修的是营养学,却谈不上深 谙此道,只是心中对“临床+营养”这个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

  2009年,积累了三年多的临床经验后,由于汕大医学院发展需要,我被邀请到医学院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参与 医学院的全英教学建设和留学生教学工作。在这里,我有了另外一个机会:承担营养学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个学科。教学工作,往往能让人对自己的知识有 不同维度的回顾和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次自我提升,还能让我把临床营养学的知识渗透于各种课程当中。我承担了七年制学生《医学英语》部分课程的教学和《消化 与营养》系统模块营养部分的全英教学工作。在制定这些科目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的同时,我在营养学部分的教学中添加了一些临床营养学的知识,比如,临床 上的肠外和肠内营养。让学生们对临床营养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实我并不知道我的这些努力是否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些什么。如今,我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转入协和医学院八年制的学 习中,还有很多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考试第一阶段 (USMLE-Step1),甚至第二阶段(USMLE-Step2)的考试。医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我迅速成长,回想当初,与优秀的人共事,必定会成 为我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产。

  2012年是我的回归之年,这一年,我入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回归我热爱的临床营养学工作。市三院刚从专科医院转型到综合医院,对临床营养来说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又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向临床医生介绍临床营养,让临床营养在各个学科中发挥作用。

  转眼又过了三年多,医院不少学科已经开始了解和关注临床营养,很多人对临床营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配餐”,临床营养也更多地参与到临床患者的治疗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展现出正面的积极作用。

  现在还会有人问我为什么当初选择临床营养学,我觉得,不是我选择了她,而是临床营养学选择了我。

  摄于大英图书馆(留学期间经常要到这里查找资料)

  在汕大医学院工作期间接待来中国举办临床教师高级培训班的斯坦福医学院教授(2010年)

  2009年代表中国内地医生参加由香港医学会管弦乐团组织举办的“香港医学会管弦乐团二十周年音乐会”,音乐会由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华人医生乐手共同参与,并为“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募捐筹款

  我的医生父亲

  我的父亲从2001年至今,以专才的身份受聘于香港东华三院广华医院,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 的顾问中医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有一个 “广东省名中医”的父亲,对于学医的我,曾经是压力。不过,他的那些头衔,对我来讲,更多的是我热爱医学专业的动力,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因为,是他让我明 白,一位医者,应该如何身体力行,孜孜不倦地坚持行医之路。我自小体弱多病,多年来是父亲用药膳帮我调养身体,父亲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还能不断变换出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补,在上大学之前,我还从没上过医院。我想,这就是我营养学的启蒙吧。

  与营养学泰斗的一面之缘

  记得我回国那年,一位医院老院长问我:到哪个科工作了?我回答说:营养科。他马上说:中山医有位营养界的泰斗,何 志谦教授。那是第一位我听到的国内营养界的前辈,所以从那时起,便对这位前辈怀着浓浓的崇拜之情。后来,在医院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泛黄的《疾病营养 学》,编者便是何志谦教授。2014年,出差到广州,我有幸与广州其他医院营养科主任一同前往探望何教授。92岁高龄,作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 系创始人,谈起他对营养人才的培养,透露着自豪。那次我才真正了解到,老人家在1982年创系的目标是培养专门的医学营养人才,是服务于临床的营养医生, 所以当年的医学营养系需要6年才能完成学业。这种超前的观念让我佩服,也坚定了我的信念,因为如今国外的营养学教育也在反省他们在临床上的不足。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对目前临床营养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表示担忧时,老人家说:有些东西改变需要时间,只要我一天在世,我就会为坚持我的理念,为这个去争取。何志谦教授已然仙逝,写下这句话时,我不禁热泪盈眶。

  对于临床营养这个学科,我很有使命感。相比起何老前辈和父辈,我所做的那么微不足道,十年磨一剑,希望下个十年,厚积薄发。

  与营养学泰斗何志谦教授合影(2014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