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群活动

“爱心家园”里的故事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3-05-16 00:00:00

 

    在我院住院部A座一楼,住着这样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既不愿意向外人透露他们的一切,也不愿意接受亲友们的看望,他们的床旁没有鲜花,没有太多亲友的照顾,有的只是躺在病床呆呆的看着电视,带着口罩安安静静的出入于病房。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刚入院时对生命的绝望,到出院时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他们中的每个人,在这里不但能接受正规的治疗,还能得益于全体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照顾。因为病情的特殊性,在治疗前期,他们需要反复住院,他们视这里为生命中的另一个家,称这里为“爱心家园”。

    在此之前,我不能理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病人,觉得这个病更多的发生在一些“瘾君子”当中,我们不会认识他们。况且提到这个病,人人畏惧,觉得自己染上了这个病就相当于判了死刑。我想,即使身为医务工作者,也不会有太多人喜欢当治疗这种病的医生,因为它充满了危险性。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来这个病区实习一个月后,我见证了这里医务人员的高尚品德。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骨瘦如柴的晚期病人,尽管她第三次入院,但她是属于最不幸的那种,因为病毒直接攻击了她的中枢神经系统。她是我和带教老师周泱医生直接经管的病人,当我来这个科时,写的已经是她第七次阶段小结了。厚厚的病例中记录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照顾她的唯一亲人——母亲不知流了多少次的眼泪,没有灵丹妙药,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在病床上被病魔慢慢啃噬。在住院第218天后,经抢救无效,她的血压为零,随之停止了呼吸。她的母亲没有怨恨,反而对医护人员道出感激,一遍又一遍的感谢所有医生对她女儿的病情治疗,更感激护士天使们日日夜夜对她女儿的精心护理。因为对于卧床病人来说,护理是多么的重要,在她女儿最后的生命中,臀部的褥疮并没恶化,我看到病人时,褥疮面积很小,比入院描述时减小了很多,这都跟我们护士们精心护理有关。

    还有一位病人,合并有结核。初始抗病毒及抗结核治疗,是一份很好的教学病例。刘水腾主任则以他的病例作为教学,我对他的病情当然也就熟悉了。我看到这个病人时,他住院已快一月,反复发热,病情时有变化。还记得第一次跟周泱医生查房看这个病人时,周医生跟我说,这个病人发热入院,住院几天后他自觉好转,因为自费,觉得费用太高,迫切想出院。可是他的CD4细胞数很低,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且住院过程中从检查结果中找到许多结核的依据,需要抗结核治疗。刘水腾主任和周泱医生没同意他出院,并耐心跟他解释病情。他相信了医生,正规地接受了治疗。住院一个月后,刘水腾主任根据他的病情说他可以出院了,可这时他却不想出院,他觉得自己已经对医护人员有了依赖,习惯于接受医生们的治疗和护士们的护理,很担心出院后身体不舒服。记得最后一次查房看他时,他不停的问周医生出院后应该注意什么,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该吃等等。他说他害怕出院,怕离开周医生和护士们的照顾,病情会再度恶化,周医生一一交代后,解除了他的顾虑。

    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觉得这个病也不是那么可怕。其中有些人的故事催人泪下。最近新收一个12岁小孩,是因为母亲产后输血感染。小孩3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小板减少,父母带着孩子求诊于多家医院,一直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近10年的求医史,漫长而心酸,孩子经历过多次骨穿,吃了无数药,学会了坚强。母亲每次提到孩子的病情时会忍不住掉眼泪,孩子会去擦干母亲的眼泪说不哭,他很坚强。孩子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因为成绩优异,聪明能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全家总会相互鼓励,共渡难关。可最近,孩子在广州求医时,接到阳性确认报告,母亲的结果也跟孩子一致。两份沉重的确认报告落到这个家庭时,小孩父母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为了不让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父母带孩子来到了我院“爱心门诊”,王辉主任接诊后,把孩子收入住院治疗。懂事的孩子看到墙壁上的“爱心”宣传,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了不让孩子困惑,正确的接受治疗,母亲对孩子编造了许多理由。母亲见到我们每位医生诉说病情时都会以泪洗面,但一旦面对孩子就会强忍着泪水,面带微笑,说他会好起来。孩子很纯洁地跟妈妈说:“我很喜欢这里的每位医生,我也很喜欢这里的护士姐姐,他们对我非常好,我想谢谢他们。”她母亲会对我们说,这是孩子经历过这么多年求医之路后的真实感受,她和孩子一致认为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最和蔼、最细心,医疗环境最好。现在孩子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他的路还很长,以后跟我们接触的机会还会很多。或许哪天他知道了事实的真相,但我相信,他也会正确面对的。他的人生之路注定了会有很多坎坷,但相信这里的专科医生会是他人生道路上除父母外的最大恩人。

    写到这里,笔犹未尽,觉得还有太多的故事想说。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故事,每天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中也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不能没有你/是我唯一的语言/不能没有你/是我不变的情怀/快把心打开/真情留下来/心与心相约/把爱写在未来”。

    随着社会的开放,这类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患病后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像常人一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为他们有个强大的医疗后盾,那就是“爱心家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