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群活动

231,不仅仅是个数字

稿件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6-07-13 00:00:00

7月2日,一个普通的周六上午,我院爱心门诊接诊病患231名,再创单日新高。231,一个普通的三位数字,但它所代表的是231例病患者背后爱心门诊医护人员的汗水和付出。

2016年6月8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修订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这个决定的实施使得更多的HIV阳性患者得以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我院是深圳市承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唯一机构,目前在我院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已累计超过了7000人。7000人次意味着——服药前两次随访,7000人14000次;服药后头三个月四次随访,7000人28000次;第一年内完成七次随访,7000人49000次。而随访不是简单几句嘘寒问暖,患者分诊、登记取药、药品发放、服药指导、服药情况、依从性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支持是每单次随访的基本内容,每人每次基本就诊时间5-10分钟,加上危重症患和日常其他就诊者,爱心门诊的工作量每月都在成倍增加。

HIV有其特殊性,患者对其隐私的保护尤为重视,因而前台询问的方式和专业技巧是很重要的。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情绪异常的状况,需要前台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超常的耐受力来完成倾听和解答,往往一个半天的门诊都是对医护人员心理及体能的极大考验。上午门诊结束,相关患者所有的结果报告将在下午集中分析,发现异常患者要逐一电话通知,未取药患者要保障其用药连续性,确保其状态良好,最后要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国家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看起来简简单单的门诊,其实囊括了医疗、护理、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多个岗位的工作。

7月2日,在这231个患者里,我们了解到许多牵动人心的事。一个只身在深圳打工却不幸感染HIV的小伙子小陈,在前台登记的时候已然泣不成声,到了门诊他拒绝检测、拒绝继续接受治疗,可见命运的捉弄和身无分文的现状几乎击垮到了他,当班的徐护士长一边接待排起长龙的患者一边安排护士小姐妹安抚小陈的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和安抚,小陈不仅恢复了治疗信心,并保证即使转折回原籍也不放弃;另一位是76岁的老者,他一直以来羞于告知家人病症实情,服药过程中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而发热前来就诊,细心的工作人员吴宝红及时发现了这位精神状态极差并不断徘徊于大厅的老者,简单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其优先就诊,并将注意事项详细的帮他记录在纸上交与他。由于工作人员少,已经有身孕的两名护士一边忍受着怀孕早期的“折磨”,一边还在尽心的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午12点15分 ,当完成了以为是最后一位患者的诊疗工作时,一个“老病号”又气喘吁吁的跑进了大厅,这时的挂号处、收费处的窗户已经关闭了,为了不让病人白来一趟,前台迅速通知有关窗口重新为这最后一位病人开放,医生也耐心为他坚守到了最后。231例,无论多少,都不仅仅是个数字,而是身为医护人员那份坚守的执着!

爱心门诊,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爱心门诊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用耐心、热心、同情心、爱心坚守着这个特殊的岗位。她们常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像广大医务人员一样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放下与恋人相聚的甜蜜,减少陪伴老人和孩子的时间,只为降低HIV 在我国的传播、提高HIV 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守护生命而默默的奉献!(供稿人:感染一科 何云)


附件: